第(1/3)頁 對于登萊水師這邊制定的方案,龍禁尉這邊并無異議。 軍事行動規劃他們不擅長,但是一旦切入到具體抓獲和收繳行動階段,他們就要發揮大作用了。 這樣一個協調會也就是要把各自工作分工安排好,誰在那一階段具體干什么,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別到現場了還一頭霧水,不知道誰該聽誰的。 從出海到抵達兩個島嶼的目標地,都以水師為主,但一旦包圍了目標,那就要以龍禁尉為主了,畢竟這不是簡單的打仗,一要抓獲這些倭寇也好海盜也好的重要人物,二要起出財貨,這是御史們必須要跟著的目的。 若是沒有御史督陣,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武夫們便無所顧忌,沒準兒收繳到的財貨直接吞沒了九成都有可能,到時候隨便給你上交三五萬兩銀子了事大吉,讓你欲哭無淚。 「紫英,你要去?」孫承宗和楊漣、孫鼎相等人都同時皺眉,「你去做什么?」 「嘿嘿,稚繩兄,叔享兄,文孺兄,我若不去,你覺得幾個御史能鎮得住龍禁尉和這幫水兵,還有遼東軍那幫粗人?」馮紫英笑著反問:「在海上可不比內陸一旦有事,這幫武人可是不管不顧的,沒準兒哪位御史失足落水溺亡也說不清楚啊。」 一句話就讓楊漣和孫鼎相都微微色變,倒是孫承宗皺起眉頭:「紫英,慎言,登萊軍和遼東軍的軍紀還是不錯的,··...." 但是話語語氣里已經沒有那么有底氣了。 尤其是這是查剿唐家和海盜倭寇的老巢,難免會弄出太多財貨錢銀來,這幫窮瘋了的武夫萬一眼紅了呢? 龍禁尉也都是些膽大包天的主兒,幾個御史能頂得了什么事兒?萬一爭執起來,這幫人心狠手辣下了黑手,死無對證,怎么辦?那可是海上,誰能說得清楚,一千種理由可以解釋。 馮紫英這么一提,楊漣和孫鼎相原本覺得馮紫英不能離開南京,但現在也傾向于支持馮紫英去松江和海上走一遭了。 唐家要查抄,但更重要的還是要鏟除倭寇海盜,并且查清楚這些倭寇海盜究竟是和哪些人勾結。 像金山衛所,明顯就是和這幫海盜倭寇沆瀣一氣了,否則就在馬跡山諸島和陳錢山諸島這樣的海域中屢屢作案,怎么就一直沒有任何發現? 更別說圍剿了。 就算是你金山衛所沒有能力剿滅,為什么不像水師報告? 北有登萊水師,南有福建水師,卻都沒有接到過金山衛所的報告。「紫英,你這一走,南京、揚州這邊·····」孫承宗也有些猶豫。 不去還真擔心出事兒但是去了,這邊情況本來就是馮紫英最熟悉,自己對軍務沒有問題,但是像后續這些事務,就遠不及馮紫英了。 「稚繩兄,我這一去頂多也就是十來日時間,這邊還有叔享兄和文孺兄幫襯呢,對甄家可以動手了,甄家也愿意配合,但是不必動作太大,避免打草驚蛇,也給其他家族一些僥幸心思,對外也就只說對甄家和北靜王家,把這兩家連在一起,給外邊人一些錯覺,....··」 馮紫英的話并沒有能贏得孫承宗和楊漣他們的認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