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可以說平定江南這一樁事兒實在是辦得太漂亮,讓朝廷兗兗諸公都是贊不絕口,吏部、戶部都得了莫大好處。 素來不輕易表揚人的吏部尚書高攀龍,都破例對馮紫英的表現給了充分嘉譽。這種情形下,論理再怎么都該給馮紫英升遷以示獎勵的。 但馮紫英正三品的侍郎了,怎么獎賞? 再往上就只有尚書了,可這尚書能讓一個二十三之齡的年輕人去做么? 僅次于幾位閣老的烏紗帽,幾年間就放在剛從進士起來沒幾年的年輕士人坐穩,那可真的要轟動整個大周了。 這顯然會帶來很大的沖擊和風波,也會讓朝廷內部紛爭加劇,所以這不可行。 既然不可行但是有功不賞那更不行,日后朝廷難以服眾,所以馮紫英搞出的這一些「歪招」,似乎也就是一個可接受的選擇了。 雖然現在還沒有正式同意,但內閣內部卻已經有了一個大概意向,選擇合適的時候。悄無聲息地就同意了,既不聲張,也不招搖,就這么同意就行。 正因為如此,方從哲才想趁著這春假輪值機會,和馮紫英好好談一談。 目前內閣內部雖然增添了好急人,湯謬二人還只能算 是邊緣角色,但葉方齊三人加上李三才,基本上就能穩住內閣的動議。 北地士人、江南士人加上湖廣士人現在的三角關系也較為穩定,這種情形下,江南事了,朝廷也就想正經八百做點兒事情了。 「紫英,無論是軍務方面,還是其他,我都想聽一聽你的看法意見,尤其是你提出來的大力推動工商業的發展,推進海外拓星和海貿,還有對當下吏治的一些見解,我都很感興趣,都想聽聽?!? 方從哲的話把馮紫英還嚇了一跳,怎么連自己對吏治考核的一些見解都知道了?這一點自己好像沒對幾個人提過啊。 見馮紫英驚疑不定的模樣,方從哲笑了,「別那么表情,今兒個就咱們倆,暢所欲言,你也算是咱們大周永隆年間一來的青年士子領袖和代表了,我也知道你們這一批人的看法見解和我們這幫老朽有些不太一致,但為朝廷好,為天下黎民百姓好,這是咱們共同的意愿,那這些就都不是問題,..····」 見方從哲說得誠懇,馮紫英也就定下心神來,仔細揣摩一番,「那方相,我就說說,哪兒說哪兒丟,你若是覺得不對或者荒唐,一笑置之即可,莫怪小子無狀就好?!? 方從哲捋須微笑,揮手示意盡可放心暢所欲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