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下來兩日不出所料就是博弈和討價還價。 宮中一幫人窩如鵪鶉,一聲不吭。 內閣自然也心知肚明,不作深究。 深究了也沒有意義,除非現在立馬換人,可這不是打內閣自己的臉么? 你自己迎回來的皇帝,為此還把永隆帝的子嗣們拋到一邊兒,現在卻又說不合適了,要易人了,說得過去么? 雖說當時也有各種客觀理由,但是老百姓不會管這些,他們會怎么看?尋常士人怎么想? 是泡屎,現在內閣也只能先含著。 除了加強宮禁守御之外,對萬統帝從宮外帶回來的內侍也情形了一次清理,逐一登記造冊,當然對外說辭是清理白蓮教,以防不測。 畢竟蘇總管就是被白蓮教給滲透了的典范嘛。 五軍營的堅持沒有幾天,三日后,五軍營繳械投降,被已經趕到的薊鎮軍就地看押,然后分部轉移出京師城到城外看管。 仇士本被他所謂的八大金剛所擒交與朝廷。 沒辦法,這么大一樁事兒,若是沒有一個牽頭的交待,說不過去,大理寺那邊也不會答應。 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思,八大金剛們自然而然就把仇士本給推了出來。 當然,仇士本本來也就是始作俑者,不冤。 在解決完五軍營和四衛營“叛亂”的后續處理事宜之后,馮紫英就啟程前往南京。 但主要還是去徐州,既然已經到了徐州,那就不如順帶去一趟南京,先把水師軍官學校的址選了,初期的建設先搞起來。 乘船南下,這一趟卻不僅僅只有尤三姐了,布喜亞瑪拉和哲哲也跟著一道南下。 布喜亞瑪拉算是充當臨時護衛兼床伴,也南下看一看大周江南風景。 “布喜亞瑪拉,你可真的是做得出來,孩子就交給鳳姐兒和紅玉,你自己就和哲哲一道出來了?這么放心?” 船行水上,現在運河也算是枯水期,但是兩岸的景色已經漸漸返青,一派春意盎然。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布喜亞瑪拉沒有理睬馮紫英的質問,自顧自地背負雙手站在船頭吟詩。 一個激靈,馮紫英一句“臥槽”都差點兒出口。 雖然早就知道布喜亞瑪拉篤學不倦,但沒想到布喜亞瑪拉居然都能根據景色吟出一首情景相合的詩來了,這可不簡單。 “布喜亞瑪拉,你這詩文是跟著誰學的?”馮紫英顧不得多問布喜亞瑪拉怎么不管孩子的事兒,反正這女人主意很正,不會聽自己的安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