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到揚州,揚州鹽商就是繞不開的一個群體。 這個群體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成為大周頂級商人的代名詞了,并不單單只是來自于揚州,而是指他們定居揚州。 既有籍貫山陜的,亦有來自徽州的,也還有來自閩浙的,其中山陜和徽州群體最大。 外界對他們的唯一印象就是有錢,豪奢。 揚州八園,七家都是鹽商所造,成為士林名流聚會宴客的必去之地。 在馮紫英呆了兩日,馮紫英也參加了兩次宴飲,和原來認識的一些商賈們進一步加強了聯系,也給了揚州鹽商們一份驚喜。 都覺得這一位小馮修撰和以往有些不一樣了,以往宴請都很難請到,見客亦有選擇,但這一次就要寬松大度許多了。 離開揚州赴南京時,船上裝滿了各色禮物,馮紫英都為之咋舌不已。 連跟隨馮紫英南下的布喜亞瑪拉也算是見過世面的人了,也都看得眼花繚亂,慨嘆江南之富庶的確連京師都難以相比。 馮紫英也懶得糾正她的錯誤看法。 揚州鹽商放在整個大周也都是最奢靡那一撥,能拿出手的禮物自然不會差,再加上自己前期在江南掀起的風暴,誰不愿意交好自己? 到了南京,馮紫英先簡單禮節上的拜會了顧秉謙,然后就和先期已經到了的侯承祖開始在金陵城周圍奔走起來,為水師軍官學校選址。 這是他此番來南京明面上的任務。 一番考察下來,初步定在了定淮門外,緊挨著龍江船廠不遠,距離長江也很近,和城中清涼山遙遙相望。 這里雖然是內城外,但是地理位置好,交通方便,馮紫英也不愿意讓軍官學校放在城中。 選址完成,后續事務就該是侯承祖這個角色來主要承擔了,后期馮紫英也打算把兩所軍校的牽頭建設都交給鄭崇儉去做。 等到此番自己從南京回去,鄭崇儉也差不多從陜西回京了。 接下來馮紫英就要正式拜會顧秉謙。 前面初來時雖然去拜會了一次,但是那是禮節性拜會,接下來這次見面才算是為日后自己接替顧秉謙做一些準備工作了。 顧秉謙也早就知道了可能會是馮紫英來接替他,也是格外高興,專門在巡撫衙門設宴要款待。 踏入巡撫衙門時,馮紫英就在考慮,該是讓汪文言和吳耀青分開了,汪文言可以繼續在京中主持大局,但吳耀青可以提前來南京為下一步自己出任江南巡撫做準備了。 他可不像顧秉謙就是表湖,既然來了,就得要好好做一番事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