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孫紹祖的事兒對馮紫英來說不算個事兒,有棗沒棗打一桿子,順手布一個閑子,舉手之勞而已。 劉東?不是易與之輩,若是孫紹祖分得清輕重,知曉進退,能配合劉東?在山西鎮干好,馮紫英當然不吝于提攜擢拔,但如果不明時務,那劉東?自然也有收拾他的手段。 四月一晃即過,劉東?在馮紫英迎娶史湘云前一日進京了。 史家的問題終于在刑部還是落板了,沒有推到大理寺那邊去。 即便是推過去也不怕,馮紫英專門找了曹于汴,曹于汴答應最短時間開審,力爭一次過堂斷桉。 本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兒,純粹就是劉一?在那里作祟。 最終劉一?大概還是覺得不宜把人得罪太深,所以在刑部就定了桉,與史湘云劃清了關系。 從山西傳過來的消息越發不容樂觀。 柴國柱和楊元的表現都讓人不滿,引來袁可立強烈抨擊乃至彈劾。 只是二人都要移鎮,內閣和兵部也無可奈何,只能催著新任總兵趕緊上任,盡早重新穩定局面。 所以西北軍分成三部,一部開始從徐州西入河南,然后再從河南渡河北上進入晉南,將充當重建山西鎮的主力。 一部去往大沽,準備東渡遼南,成為東江鎮一部。 還有一部北進京城,充實京營和上三親軍,這一部數量最少,僅有二萬余人,但是對加起來也不到六萬人的京營和上三親軍來說,這兩萬人也已經占據相當大的比例了,這還沒有算前期就已經從西北輾轉調入的軍隊。 看著眼前這個隆準鉤鼻的中年男子,馮紫英就知道為什么劉東?原來不太受兵部的人喜歡了。 一看這面相就是一個桀驁不馴個性極強的角色,一句話,面帶兇相,殺意自現,對文臣來說,這樣的角色就不招人待見。 不過對于馮紫英來說,這卻不是問題。 ”見過大人。” 不卑不亢,甚至話語里還有幾分疏冷,不過馮紫英并不在意。 “東?,這一路行來可還好?”馮紫英語氣也很平澹。 “還好,乘船嘛,只要不暈船,可比走陸路輕松多了,還好,卑職雖然是西北人,可不暈船,適應很快。” 劉東?見馮紫英的態度很平和,心境也稍微放緩和了一些。 從進了京師城,先到通政司,再到兵部尚書那里,再去武選司報到,最后才來這里,一路他都能感覺到不是很受歡迎。 馮紫英那種不冷不熱的態度反而讓他很滿意。 他不喜歡那種冷遇,但也不同不喜歡那種過于親近,像馮紫英這種態度就很好,正常態度,上下級關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