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繆昌期好男風,尤為傾心這一科萬統二年這一科進士馮銓在朝中都不是秘密。 好男風在大周朝里文臣中不鮮見,但如繆昌期這種閣臣卻對一個新進進士如此癡迷,甚至為此要替對方四處張羅打點,那就有點兒出格了。 這也是為什么內閣要講其攆出內閣的原因,他自己對此也心知肚明。 但卻又將他擱在禮部尚書位置上,這又難免是一個諷刺了。 只是這朝廷里邊的故事就是這般,既要爭斗,還要妥協,湯謬二人代表的江南勢力不小,就算是齊永泰也要給幾分面子。 繆昌期好歹是江南名士,閣臣當不了了,起碼也要給個尚書,吏部尚書不敢讓其當,戶部尚書更不行,那就只有禮部尚書了。 不過這等故事也就是在京中朝里流傳,大家也都莞爾一笑就過了。 即便是馮紫英和孫承宗這種對此不感興趣的士人,也不過就是一笑置之,頂多有幾分不屑罷了。 “無關大局,其實嘉賓對繆昌期也是頗有看法,只不過二人站在一個陣營,不好太過罷了。”馮紫英也笑著道。 “朝局也該變一變,穩一穩了,如紫英你所言,下一步南北都該穩定下來,全力謀圖遼東,徹底解決建州女真的威脅,再說翦除蒙古的問題。” 孫承宗也是頗有大志,他很清楚朝廷威脅始終來自北方,不把北方這些游牧民族的威脅徹底鏟除,朝廷始終難以丟開束縛,一旦有事就會是風吹草動,四處動蕩。 “稚繩兄,我也是此意,當下朝廷財力已經有所好轉,我此番去遼東,當以三到五年之規劃,徹底解決建州女真的威脅,努爾哈赤固然有梟雄之志,奈何建州女真支撐不起他的雄心,只會替他招來禍端,也罷,正好借此機會做個了斷。” 馮紫英一臉自信,連孫承宗都被感染了,忍不住慨然道:“紫英有此雄心,我亦當鼎力支持,半年之內定要將這北地蕩平,替紫英你穩固后方。” 兩人很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覺,雖然孫承宗要比二十來歲,但是孫承宗始終覺得馮紫英為官做事打仗的老練程度連自己都自嘆弗如,論思想的清晰理性完全是和自己一個年齡階段,可謂少年老成,所以這般感覺也毫無不適。 馮紫英從真定離開,回到京師時,就聽到了孫承宗的急報也入京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