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馮紫英在京中辛勤“操勞”這一個月間,河北戰事也進入了關鍵階段。 孫承宗沿襲了馮紫英之前的戰略。 依仗著有機動兵力戰斗力更強的優勢,以正合以奇勝,將薊鎮、宣府和京營三支力量整合起來,要么用京營和宣府正面吸引亂軍主力,然后用薊鎮騎兵突襲其側翼,要么就是用宣府騎兵四處擾動,迫使亂軍首尾難顧,最后以優勢火器兵力進行決戰,一舉擊潰亂軍主力。 連續三戰之后,真定南部和順德、廣平兩府的亂軍主力所剩無幾,剩余亂軍被壓縮在了大名府北部與彰德府南部一片。 而此時劉白川率領的江北鎮也接連在衛輝府和懷慶府取得勝利,亂軍也被迫向北面潰逃。 現在河南北直的亂軍都被圍困在了大名府北部浚縣、內黃和彰德府的湯陰、安陽一帶,兩邊亂軍數量加起來仍然有十余萬人。 只不過從士氣斗志和戰斗力來說,這兩股亂軍已經不具備改變大勢的能力了。 哪怕是把他們困在這里,拖上兩個月,就能讓這十多萬人吃光一切可吃的東西,直接崩潰。 當然,這畢竟是十多萬亂軍,若是讓其逃出一部來,那可能也會變成縱虎歸山,所以孫承宗也不敢大意,與劉白川的江北鎮隨時保持著聯系,不斷把口袋扎緊,防止亂軍逃脫,這樣一步一步將其壓縮在這兩三縣之間,只等候最終發起總攻。 馮紫英在給孫承宗去的信中就提到了沒有必要發起總攻了,那白白折損兵力,何況現在呂宋、東番和蝦夷都還需要大量勞動力,這要殲滅這一戰,死傷幾萬亂軍也太可惜了。 他給孫承宗建議,有兩個法子可以直接讓這十多萬亂軍一舉解決。 一是挑起河南亂軍和河北亂軍之間的猜忌,要么說河南亂軍準備向江北鎮投降,但需要拿出投名狀,就是襲擊河北亂軍,以示反正誠意,反之在河南這邊也一樣可以用這種方式,然后用兵挑起雙方內斗亂戰,進而勸降。 要么就直接選擇其中一二本身就不穩者許以厚利招降,只要有示范效應,這幫亂軍走投無路只需奧,想必都是可以兵不血刃的一舉降服的。 馮紫英覺得自己能為河北戰事所作的也就是這些了,至于如何操作,相信孫承宗會有他自己的判斷和手腕,并不會比自己遜色。 寫信的同時,九邊的幾個總兵也陸續按照馮紫英的要求陸續抵京。 北面蒙古人的襲擾并沒有帶來多大的影響,這讓馮紫英也越發看破了林丹巴圖爾的虛弱無力,其對察哈爾諸部的控制力越發有限。 前世在在明末林丹巴圖爾還硬氣了一陣子,甚至彰顯了其對蒙古左翼的控制力,但是今世中,宰賽帶領內喀爾喀五部在馮紫英的支持下異軍突起,極大不但控制了科爾沁人,同時也對察哈爾諸部形成巨大的沖擊,使得林丹巴圖爾的雄心壯志在宰賽面前都成了虛幻的泡影。 察哈爾人諸部貴族都不相信林丹巴圖爾的吹噓,更擔心內喀爾喀人的崛起可能會給察哈爾人帶來巨大威脅,現在還要去挑戰大周,豈不是腹背受敵? 這種情形下,林丹巴圖爾和建州女真的合作南犯在很多察哈爾貴族心目中就成了替建州女真火中取栗,完全成為了建州女真的替死鬼,而察哈爾人沒得到任何好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