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于妻子的諛贊,馮紫英自認為還是當得起的。 若是只想要一舉擊敗建州女真,而不考慮日后遼東的發展,其實他是不需要如此煞費苦心的。 正因為考慮到對遼東日后發展的長遠布局,對建州女真要徹底根絕后患,馮紫英才會如此大費周章地搞出了偌大規模的遷民和建設相結合的一整套方略。 除了河北亂民,也包括部分來自山東和福建的無地農民,都在陸陸續續登陸遼東。 當然,相較于規模龐大的河北亂民,這兩省的移民數量要小得多,但畢竟也是一個來源多元化的舉措。 馮紫英不希望整個遼東變成一個亂民窩子,哪怕長時間下這些亂民的思維也會得到改變,但他還是需要未雨綢繆。 一個地方要發展,在這個時代,只要與足夠多和足夠肥沃以供他們種植糧食的土地,并能為其提供必要的安全環境,其實就足夠了。 遼東無疑就是這樣一處所在,只不過在前期由于邊地游牧民族帶來的威脅,加上相對苦寒的氣候,使得這里荒廢下來,實際上在唐代時候的渤海國,以及兩宋時候的金遼,這一區域的發展并不算差。 現在海運一旦打開,整個遼東就算是有了大周這樣一個強大的后勤保障支持,再加上大軍駐扎的輪戰,整個遼東,只要不是在最前線,特別是在牛莊到遼陽一線,已經成為了一個無地農民的樂土了。 馮紫英宣布的五年免租賦、連續十年耕種歸自己的政策激起了亂民的極大熱情,甚至不少亂民已經去信給老家的親戚,把這一政策帶到了老家,邀約老家那些地狹人稠難以為生的親戚們來這里謀生。 即便是沒有這個政策,筑路、修建碼頭以及后續陸續建廠的煤鐵聯合體、水泥工場、伐木場、木材加工廠、車廠、馬場、車行也對勞動力提出更多的需求,再加上本身就可以在林中采參、淘金、挖藥以及狩獵毛皮等需求,可以說遼東要想謀生遠比在中原更容易輕松。 這也是山東和福建無地農民之所以慢慢接受這里,并陸續開始遷來定居的緣故,若真的是苦寒難以為生之地,就算是安福商人們能把他們哄來,最終也還是留不住。 從牛莊到遼陽這條道路的建成應該說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是這條道路的建設為前期這些人謀生提供了一個最基本的途徑,讓這些亂民一大家子都能借此糊口,到后期他們就可以沿著道路拓荒開墾種地建房,四處覆蓋的森林也為他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木材資源。 到現在,可以說遼東的建設發展已經基本上走入了正軌,當然正在進行的戰事不算,亂民還在陸續進入,但后續已經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自愿遷來的各地無地農民。 這一度引起了中原各省的不滿,但是在朝廷態度明確的支持下,這一政策依然堅持執行下來了。 沒有這個政策的支持,遼東很難繼續保持這樣一個高速增長發展的勢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