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全軍出擊。 周軍從各條展戰線不同方向向倉皇退卻得建州軍發起了猛攻。 事實上用退卻這個詞語都有些褒贊建州軍了。 現在的建州軍是一片混亂,首尾難顧,也沒有可章法,各個將領都只能按照自己的意圖去撤退,或者說逃跑。 除了最開初還能安排斷后的軍隊,到后來就干脆是大潰敗了,跑得快為元帥,只要能逃脫跑掉,那就是最合適的方略。 扈爾漢和費英東是在沙嶺墩會和的,也全靠費英東在長勇堡留了一部斷后,才能勉強止住一直緊追不舍的尤世祿和何可綱部,但也只能稍稍止住,很快長勇堡就失守,逃跑還得要繼續。 沙嶺墩是長勇堡西北的一個戰略要地,但是此時再怎么重要的要地也沒有意義了,誰也不可能受這里,現在這種形勢下也守不住。 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可能拉開與追兵的距離,尋找一處易守難攻之地來進行阻敵。 像尋常堡寨對于洶涌而來氣勢正盛的周軍毫無意義,根本抵擋不住。 而沈陽太大,城內太復雜,若是要選沈陽固守,弄不好前腳剛進城,后腳城內就亂起來,把自己給陷進去。 所以建州方面都不約而同選擇鐵嶺衛城作為歇腳點。 扈爾漢和費英東的匯合也沒有能改變態勢。 尤世祿大軍氣勢正盛,尤其是其騎兵尾隨而來,迫使兩軍不得不在沙嶺墩繼續留下一部阻敵。 實際上也就是犧牲這一部來延阻敵人,以求為主力撤退留得時間。 但這種戰術對于周軍來說卻沒有多大用處,周軍騎兵稍作糾纏便繞行而過,將阻敵的建州軍丟給后邊趕上來的周軍步軍,而騎兵繼續追趕一路北逃的扈爾漢和費英東主力。 就這樣扈爾漢和費英東被攆得雞飛狗跳,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丟下幾部阻敵,依然無濟于事,一直到沈陽城附近,才算是甩脫了周軍騎兵的追擊。 也幸虧有沈陽這一座大城,里邊多少還有幾千建州軍守衛,但扈爾漢和費英東都沒有半步停留,連城都沒有進,直接一路向北奔向鐵嶺。 看著這一路辛辛苦苦打下來的蒲河所、懿路所、汎河所這些要地,二人心中都是悲苦無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