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劉綎一直對皇帝現(xiàn)在在朝中如此弱勢的地位感到不可理解。 這可是張氏江山,固然是文臣治國,但是內閣現(xiàn)在的做法顯然已經(jīng)侵奪了皇權,這一點即便是在民間也是頗有看法,認為現(xiàn)在的皇帝更像是一個傀儡,內閣的許多做派已經(jīng)嚴重逾越了制度規(guī)矩,所以也有說當下萬統(tǒng)帝就是后漢時候的漢獻帝一般。 《三國演義》現(xiàn)在在民間很流行,所以漢獻帝的處境也是盡人皆知。 只不過這誰是董卓、曹操就不好說了,內閣是一幫人,不是某一個人,就算是齊永泰也不算獨掌大權的角色,文臣治國和董卓曹操獨攬軍政大權也不一樣,不過總而言之,皇帝是當?shù)煤芸蓱z。 既然齊永泰要下,無外乎就是顧、李二人爭奪首輔之位罷了,各有各的擁躉,顧秉謙得到了齊永泰的支持,黃汝良、官應震也傾向于他,但李三才得到了湯賓尹的支持,看起來似乎更弱勢,可是如果皇帝加入進來就不一樣了,內閣首輔是要得到皇帝御批認可才能冊封建極殿大學士,也寫有首輔資格,而得到皇帝親筆御批才是真正的首輔,這一點上李三才得到了萬統(tǒng)帝的支持,幾乎就立于不敗之地了。 如果換一個沒有什么資歷威望的文臣士人,自然不可能得此寵遇殊榮,但李三才的資格夠老,他說僅次于齊永泰資歷的閣臣,而且又是北地士人,與江南士人親善,可謂各方面條件都具備了。 現(xiàn)在唯一可虞的就是皇帝如果沒有按照齊永泰的舉薦冊封御批顧秉謙,而是冊封御批李三才為建極殿大學士,讓其擔任首輔組閣,遭到齊永泰等人的反對,會演變成一個什么樣子,會不會演變成為所謂的兵變,比如京營和上三親軍戒嚴,逼迫皇帝冊封授權組閣,或者這會導致京營內部分裂內戰(zhàn),禍及整個京師。 理論上說京營再沒有節(jié)度使的情形下,是該由節(jié)度副使蕭如薰全權負責的,但作為京營三大營的主力,五軍營大將麻承勛的實力甚至有超過蕭如薰,蕭如薰或許對神樞營和神機營還有些影響力,但劉綎清楚對當過總兵又是武勛出身的麻承勛是沒什么用的。 不過幸運的是麻承勛也站在了皇上這一邊,那京營就好辦多了,或許馬進寶和土文秀不太買蕭如薰的面子,但對于馬進寶和土文秀的下屬則未必,多少也是有些影響力的,而且五軍營實力遠強于神樞營和神機營,神樞營和神機營合起來也無法和五軍營比。 不過如果加上基本上是馮紫英一手任命的上三親軍,那情況就略微復雜了,可以說在雙方兵力對比上就是旗鼓相當了。 至于說五城兵馬司和巡捕營這些人手,可以忽略不計,在京中局面正常情況下,這些人手也許還能派上點兒用場,但是一旦各軍都兵戈相見了,那這種治安力量是上不了臺面的。 城內雙方實力相當,那就要寄希望于城外的力量了,自己的宣府軍就是決定勝負的力量,當然東北面的薊鎮(zhèn)軍同樣也是。 但現(xiàn)在自己要打的就是一個時間差,只要搶在薊鎮(zhèn)軍反應過來之前突入城中,控制局面,皇帝“親政”,李三才冊封御批為建極殿大學士首輔,那就一切萬事大吉了,李三才在朝中沉浮多年,自然也是能拉到一幫人來站臺入局的,真到了那個時候,那也就是假作真時真亦假了。 從現(xiàn)在來看,薊鎮(zhèn)那邊暫時還沒有動靜,只要馮紫英不在京中,有李三才牽制,就算是孫承宗要調動外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要自己的宣府軍搶先入城,控制京中局面一兩日,待到內閣成形,局面穩(wěn)定下來,再迅速退出京師,就算是完成使命了。 在這一點上劉綎還是有些把握的,現(xiàn)在自己大軍以演習名義已經(jīng)開進到了懷來衛(wèi),距離京師城下也就是百里之地,而薊鎮(zhèn)軍除了鎮(zhèn)守邊關的駐軍外,相當一部分還在遼東沒有回來,駐扎在三屯營的機動兵力并沒有多少,而且三屯營距離京師城更遠,所以怎么看這一戰(zhàn)都應該很有把握才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