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既要充分體現出軍隊的一些想法,但是又不能太過于刺激群臣們,同時還要把涉及國家開疆拓土戰略與各方階層利益結合起來,吸引到已經一些開始傾向于工商階層,或者說和工商階層有了利益掛鉤的大臣們。 踏入奉天殿時馮紫英就感覺到了幾分壓力。 昔日的上司或者師長們,現在卻成了名義上的下屬,當然這種名義上的東西很玄妙。 內閣閣臣只是具有了議政資格,冠以大學士身份,實際上在職銜品軼上并無變化,理論上大學士都是五品,但是在授予大學士時,取消的原來職銜,并不意味著你就降為五品了,大家約定俗成地繼續保持著二品身份。 大周朝的大朝會時間一直有變動,時而早,時而遲,根據皇帝的心意而定。 不過到了現在,基本上就是內閣來確定怎么方便群臣了,這也是馮紫英提議的,也贏得了所有官員們的一致好評。 畢竟有時候寅時就起床,尤其是大冬天里起床穿越街巷來朝會,實在太不人道了。 連馮紫英這等年輕人都覺得宛如受刑,遑論那些年老體衰氣血不旺的老年官員。 上了六十歲,連走路騎馬都困難,在京師城里滴水成冰的天氣里,一大早趕來上朝,未免太過了。 馮紫英進了大殿,依然很主動地和崔景榮、柴恪、韓?、王永光、孫居相等人打招呼,熱情問候,到后來索性就和幾人在一起計議,全無閣臣的架子。 這是必須的。 無論自己立下多大功勞,無論自己覺得自己上位閣臣多么理直氣壯,但在這些都是四五十歲的師長前輩們面前,他們內心那種不平衡都肯定存在,都需要一次兩次三次五次的不斷適應過程中才會慢慢習慣,才會心安理得。 在此之前,馮紫英需要以一種相對謙卑的姿態來化解這種毫無必要的敵意和反感。 當然,一旦進入正式朝議階段,馮紫英會毫不猶豫地保持嚴肅高冷姿態,以一個閣臣的身份履職表態。 對于馮紫英,崔景榮、韓?、柴恪、孫居相等人內心的情緒是復雜的。 他們都承認馮紫英的才華是母庸置疑的,在這幾年里接連立下的大功更是無人能否認。 江南一戰解決了朝廷最大的內患,徹底削除了陳繼先可能出現的藩鎮可能,而遼東兩戰,更是徹底把大周立國以來最大的外患給平定解除了,建州女真乃至整個女真都成為了歷史名詞,現在只剩下了遼東人這一地理意義上的名詞,和遼東漢人無異。 這樣大的功勞,無論用什么酬謝都不為過。 可馮紫英實在是太年輕了,二十幾歲的年齡,怎么看都覺得礙眼。 哪怕他年長十歲,大家覺得都可以接受,三十幾歲的閣臣,絕才驚艷,也就說得過去了,至少大家心理上平衡了,但二十幾歲,怎么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