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官應震府邸出來,馮紫英也覺察到了很多變化,內心卻少了許多先前的興奮和得意。 耿如杞、練國事以及潘汝楨都成了,官應震都沒有反對,甚至直接給予了支持,原本以為還要很是花上一番口舌的,結果卻是這般爽快利索。 照理說自己該很高興才對,但是馮紫英卻從這位師尊的話語里聽出了許多潛在之意。 官應震不看好顧秉謙,認為顧秉謙在這兩個月首輔表現很是讓人失望,駕馭能力嚴重不足,甚至覺得顧秉謙已經不合適擔任首輔了。 其實這一點馮紫英更是心知肚明。 顧秉謙本身才德有限,又是依靠永隆帝的支持才入閣,作為江南士人首領之一,卻沒有得到前任葉向高和方從哲的支持,天生就瘸了一條腿。 加上出任過戶部尚書的閣臣黃汝良相當強勢,與其爭奪江南士人的主導權,使得他相當被動。 這種情形下,作為首輔其權威受到很大挑戰,尤其是對吏部、戶部兩個最重要的部門的主導權大幅度喪失,這反過來也極大的影響了顧秉謙的威信。 馮紫英和吏部尚書崔景榮、戶部尚書柴恪也溝通過,崔景榮和柴恪也很是作難。 面對兩個相當強勢的分管閣臣,顧秉謙要想插手吏部和戶部的事務,經常與官應震、黃汝良意見相左,使得吏部和戶部左右為難。 這種作難難免會影響到吏部和戶部的運作,許多官員的任免就要受到影響,而一些重大開支事項也會被拖延。 對此馮紫英已經很是花了一番心思在幾人之間幫忙牽線搭橋和斡旋圓轉了,但一些事情可以幫助協調下來,但是有些事情卻很難做到,還處于僵局。 官應震很含蓄地提及現在顧秉謙的首輔之責未能真正履行,許多事情都流于形式,難以推行下去,這樣下去難以為繼,言外之意也就是顧秉謙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內閣的運作就會出現問題,執政效率就會大打折扣,應該要考慮此事的處置方案了。 這也讓馮紫英心中有些不悅。 顧秉謙固然才德有限,但若非官黃二人許多事情上設阻為難,也不至于到這種地步。 有些事情上可能是顧秉謙考慮不周全,但是完全可以進行商榷協調之后完善,有些事情本來是合適的,但也被認為阻難,這才導致如此局面,現在卻要以此為由來向顧秉謙發難,馮紫英不太認可。 但他也不可能直接反對官應震的意見。 一來官應震畢竟和他有師生之誼,二來顧秉謙有些事情上的確處置不妥,三來也還沒有要必須表明態度那一步,如果可以圓轉化解,勉強維持局面,馮紫英寧肯自己多花一些精神來斡旋。 畢竟這才組閣三個月,就要說倒閣之事,未免太不合適,對內閣諸人的威信都是一種傷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