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且從現在西南、嶺南士人選擇了馮紫英作為他們的代言人來看,湖廣士人的策略也失敗了,官應震沒能贏得非主流士人的心。 這種情形下,馮紫英代表的馮系異軍突起,已經超過了湖廣系(楚黨)的勢力了。 如果湖廣士人全數都把票投給了馮紫英,那么這六票加入進去,那馮紫英得票可以陡然增加到十四票,如果再加上曹于汴、吳道南和賈化這幾票大家都不是很確定的票數進去,那馮紫英得票就有可能超過十七票了,雖然距離過半依然遙遠,但帶來的挑戰性就驟然增加了。 因為這意味著馮系、非主流系(西南、嶺南)、湖廣系這三支合流,已經壓倒了單獨的江南系和北地系士人,他理所當然可以選擇和誰合作了,甚至還能在合作中居于主導地位,哪怕是他當次輔,只怕那個首輔也會當得相當難受。 官應震當然感受到了來自顧秉謙和喬應甲的目光,但他此時內心卻是說不出迷茫。 之前他確定了自己失敗之后便不再約束湖廣重臣們的投票態度,郭正域和熊廷弼便投了顧秉謙一票,其余人都徹底棄權,可現在面對對馮紫英的投票呢? 官應震可以肯定,柴恪、楊鶴、郭正域這三人只怕是要投馮紫英的,楊漣和熊廷弼則不好說,自己的態度呢?需要重新改變,要求他們投或者不投馮紫英么? 糾結彷徨。 他需要搞清楚自己未來何去何從。 一旦投了馮紫英,而馮紫英又真的勝出了呢? 相較于顧秉謙和喬應甲還在覺得馮紫英不可能得票過半,官應震卻沒有他們那么強的信心。 一旦湖廣士人都投了馮紫英,馮紫英就拿下十四票,加上徐光啟這一票,就十五票了,另外六票看起來仍然是不可逾越的天塹,但官應震覺得馮紫英仍然是有機會的。 像工部左侍郎李之藻,這人和徐光啟關系尤為密切,而且與馮紫英很多在格物上的觀念一致,都在積極推動未來科舉要加入格物內容,很多人對此并不清楚,但官應震卻知道。 另外官應震還知道江南士人中其實凝聚力很弱,顧秉謙表面上是江南士人領袖,但是這是在沒有其他選擇的前提下,一旦有了可以取代者,那就不好說了。 馮紫英雖然出身北地,但是看看他身邊的人,潘汝楨是安慶人,傅試是金陵人,兩個核心幕僚,汪文言徽州歙縣人,吳耀青徐州人,再加上其三房妻室,沈氏、林氏都是蘇州人,薛氏是金陵人,全數來自江南,而且眾所周知其與江南商人的關系尤為密切,不亞于山陜商人,開海之略更是贏得了江南商人的歡心,這種情形下,誰敢說這這十多個江南籍重臣中不會受到影響? 同樣,反過來他的北地出身也會影響到北地籍重臣的態度。 就算是喬應甲對北地士人控制力強,但是喬應甲太過強硬保守的風格一樣也有很大副作用,那些對喬應甲作風不太滿意的北地籍重臣亦有不少,只是平素不敢表露出來,但這個關鍵時候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