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本來已經在進殿的一干文臣們都默然地聽著顧秉謙這一番言語,一時間都很難評判這一位究竟意欲何為,難道說這一位還想要再度復起,窺伺那首輔之位? 也不是不可能,但這又置崔柴徐等人于何地? 在士卒們的驅趕催促下,文官們終于磨蹭著但是最終還是無奈地走入了奉天殿中。 早有人將宣順帝也帶到了殿中,從這位宣順帝的面部表情來看,似乎他對這樣突如其來的一場陣變并沒有太多的震驚,甚至還有幾分釋然和解脫的感覺,很顯然這種皇帝滋味并沒有讓他感到舒服愉悅,甚至可能成為了一種累贅和負擔,讓他難以承受,而現在這樣一個改變,可以不再承受來自各方壓力和指責的情況下徹底了結。 還沒有等御座下的群臣站定,宣順帝便主動登臺,沉聲道:“張氏一族有負天恩,先祖兢兢業業,到朕這一世卻已然難以維系,朕愧疚于心良久,今日便敦請首輔承受……” 緊接著就是一陣駢文驪詞,聽得馮紫英都是半通不懂,但大概意思也明白,就是難堪重任,愿請新朝,馮鏗代行大儀,他自己卸此大任,自封安樂王,…… 誰也沒有遇上過這種既像是內禪,又像是改朝的事兒,唯一可以借鑒的事前宋趙匡胤,但當下局面又和那時候不一樣,人家趙匡胤本來就是武夫,不在乎面皮,又是在陳橋黃袍加身,徑直以皇帝身份回汴梁登基而已,文臣們也只能捏著鼻子就認了。 可當下這情形,馮紫英是文臣之首而且就這么當面鑼對面鼓,再說不講究,這顏面上也得要做幾分。 好在這宣順帝是真懂事,單憑這一點,馮紫英覺得日后應當好好照應這一位,起碼也能讓對方如劉禪一樣,安享一生。 看到左良玉和黃得功二人在宣順帝后方,馮紫英也知道這應該是這二人出了大力,當然上三親軍幾位也不可缺。 再看到周培盛和裘世安幾乎要笑出褶子來的臉,只怕宣順帝這番話也是這二位好生教授了一番的。 幾番推辭,馮紫英已經被幾員武將強行按在了御座上,當宣順帝率先行禮,緊接著顧秉謙與湯賓尹、繆昌期率先獻表時,似乎一切都比馮紫英想象的還要來得順利,而殿中群臣似乎也開始躁動,分化,各有動作,…… 馮紫英有些茫然地看著眼前這一切,覺得殿中的人物時遠時近,宛如戲臺上的木偶,變得模糊起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