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并非如此。的確有不少人一時間難以接受,但那不過是暫時性的懷舊情緒浮動,等到他們冷靜下來,就不會如此了,其實從他們都選擇這個時候辭任就能看得出來,這是辭任舊朝之官,若是等到新朝正式成立并重新委任職位再來辭任,那可能才是真正的不認同,而現在不過是待價而沽罷了。” 傅試的分析也贏得了潘汝楨的認可,“的確如此,秋生所說的這種情形雖然不是全是如此,但是七成以上都應該如此,學成賣與帝王家,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舊朝已去,新朝初立,這正是士林文人們展示自己才能的時候,說句不客氣的話,天下有本事的人千千萬,關鍵在于朝廷是否給你機會,甚至未必一定要用科舉來取士,難道說沒能考中進士就一定沒有本事能力,我看未必。” 馮紫英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不過現在他并不是來聽二人說這些的,他也不需要二人的安慰。 他現在已經緩了過來,或者說振作起來,需要用最飽滿的精神狀態去面對今夜和明天乃至今后幾天的種種挑戰。 “鎮璞,秋生,之前我和子先、君豫說的你們都聽到了,國號,年號,嗯,還有未來八部都察院的安排,都是迫在眉睫,另外和地方上的聯絡,如何迅速獲得地方上的認可和支持,雖然我覺得這不是大問題,但是我還是希望越快越好,這樣能充分體現新朝的正朔,……” 傅試和潘汝楨深以為然。 潘汝楨略作沉吟便道:“微臣以為,其實地方上不難,只要消息傳出去,他們或許會有些觀望,但是京師城中只要穩定下來,另外一些地方首倡承認,那很快就會風行草偃,這一點上,微臣也還有幾位同學和朋友在地方上,我會今夜立即遣人前去,明后日便能把消息送到,想必他們應該明白這里邊的利害關系,……” 被潘汝楨搶了先,傅試有些遺憾,他其實也想到了這一點,此時也要表明態度:“保定知府于文遠、青州知府何天杰,還有順德知府趙忠平,皆是微臣同學,而且關系甚密,另外江西提刑按察使朱寶臣也是微臣鄉人,素有往來,相信他們會明白事理大義,立即表明態度,微臣也會立即安排人連夜出發,并讓他們也立即行動起來,他們亦有親朋故舊,當是明白事理之輩,……” 所以有自己一黨人就是這么好辦事,稍微一遞話,就都明白了,而且沒有什么好忸怩的,直接就拿出了最干凈利索的解決對策。 不就是新朝剛立,需要地方上首倡承認么,與舊朝劃清界限,擁戴新朝,這個首倡之功,一樣不小。 誰能最先把他的名字映入皇帝耳中,那就是一個最深刻的印象,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機會了。 “明日最好就能有消息過來,《今日新聞》明日傍晚會有特刊,……”馮紫英抿了抿嘴。 傅試立即道:“那先把于文遠的名字寫上,臣以性命擔保無虞,趙忠平也絕無問題,……” 潘汝楨也接上話:“河間知府常坤太和山西左布政使劉世秋也可以寫上,臣保證絕無問題,……” 敢讓二人打包票的,自然都是絕對信得過的密友盟友,馮紫英倒也不懷疑,關鍵是要在時間上也能挨得上。 你不能說金陵府或者廣州府的知府的名字也在明日見報,那就太夸張了,一看就知道是虛的。 像山西、山東、北直這邊,人家今天連夜得到消息就派人來表明態度,那就基本上靠譜,起碼讓京師城老百姓和官員們覺得差不多。 “還得有其他群體也要帶頭呼吁才行?!迸巳陿E想了一想又道:“山陜商會的人應該出面,揚州鹽商群體,寧波和榆關、登州、天津的船東群體,……” 隨著境內的各個行業迅猛發展,一些行業組織也迅速興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