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娘娘這一詞的稱呼,加上從這個素無交道的內侍嘴里出來,讓女人們都有些不太適應,再加上宮中這種環境,無論是沈薛林三女,還是其他諸女,都有點兒說不出的忐忑和恐懼。 好在還有尤三姐這個對宮中情況相對熟悉的熟人在一邊,諸女心中才稍稍安心一些。 還是沈宜修穩了穩心神,點了點頭:“勞煩公公前頭帶路。” 周德海心中也是一跳,趕緊道:“奴才可當不起娘娘這般,若是娘娘不嫌棄,便叫我德海就是。” 現在宮中也是一片混沌,其他諸女倒也罷了,貴妃也好,賢妃也好,才人也好,都憑著皇上心意便是,但是皇貴妃以上的就不一樣了,而且還有皇后這個母儀天下的身份,現在都沒有明確,叔叔也曾經問過皇上,但并沒有得到回應,看樣子皇上似乎也沒有拿定主意。 若是不立后,那就是三宮并立,正宮,東宮,西宮,按照明制,也沒有這種說法,不過是民間傳言,可三位皇貴妃也算是破天荒了。 前朝不立皇后的情形不少,但是要說同時得寵,得授皇貴妃的情況也罕見,這三位皇貴妃更是聞所未聞。 叔叔也再三叮囑自己,三位都別得罪,尤其是話語里半點不能有傾向,三位娘娘都有嫡子,這就意味著三位的兒子都有可能就是太子,所以三位理論上都存在著成為皇后和太后的可能性。 看著一干女人們牽著的皇子公主們,周德海也有些佩服當今皇上子嗣眾多,比起他這一代簡直就像是報復性生育了,一下子十多個皇子公主,再也不必擔心香火不旺了。 在乾清宮中,早有宮女上來替諸女更衣。 因為皇上沒有明確沈薛林三女和其他諸女的身份,所以這也把周培盛周德海叔侄倆給難住了。 別的女子也就罷了,先用像妙玉和寶琴賢妃的宮裝,而迎春、探春、湘云、岫煙諸女就用淑妃宮裝,像鴛鴦、晴雯、平兒諸女就用才人服飾,本身在大典禮裝上,賢淑二妃就是介于貴妃和才人之間,顏色和花紋都較為接近,比上與貴妃的服飾相差不大,比下也就比才人多了一些珠串綴飾,所以不是宮中內行,一般還不容易分清楚這幾樣的差別。 不過貴妃和皇貴妃之間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而這三女顯然是不能用貴妃,得用皇貴妃宮裝,這顏色上就與眾不同,當然皇后宮裝就更不一樣,只是周氏叔侄也是萬萬不敢隨便替皇上做主給誰用皇后服飾的1,也就只能先把三套皇貴妃的服飾給沈薛林三女用上,真要挨罵也就認了。 沈薛林三女雖然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在山上跑,注意到了自己三人與妙玉、寶琴以及迎春、湘云、探春她們在服飾上的大不相同,甚至和元春原來省親時的服飾也不一樣,也就能猜測出這應該是皇貴妃的服飾。 而其他諸女宮裝在顏色花紋上也大同小異,只是在綴飾上有些不一樣,也算是和自己三人劃開了界限。 只是這等情形下,沈薛林三女也無從選擇或者表達什么態度,還沒見著丈夫呢,這大概也是宮中內侍和宮女按照約定俗成的規矩來為自己打扮,要發作或者表達不滿,也不可能發泄到這些人身上,若是沒有相公的允許或授意,他們也不敢如此。 眼看著鳳冠、珠花、玉簪一樣一樣在三女頭上戴好、插好,紅配黃的袍服換上,金絲繡鳳從胸前一直蔓延到腋下和后背,每一樣都是珠光寶氣,冉冉浮動。 只不過這卻沒能打動三女的心扉,她們更希望在這個時候見到丈夫,問個明白。 ********* 看著周培盛小碎步跑來,馮紫英背負雙手,微微頷首。 他也已經換了一身禮服,比起前朝的兗冕,馮紫英自行做了一些修改設計。 服飾基本上沿襲了自明周以來的模樣,但是冕冠略微增加了一些變化,七彩玉珠,冠基用竹絲,頂部一條玉衡,冕旒與冠基相平,但是比起明周兩代的略微小一些,看上更精致秀氣,沒有那么累贅,或許少了幾分威嚴,但馮紫英覺得沒有必要,適度即可。 “那邊妥當了吧?” 馮紫英小聲問道。 “回皇上,還好,沒出岔子,三位娘娘都沒有反對或者抵觸,都換了皇貴妃的衣衫服飾,……”周培盛抹了一把汗,吶吶道:“不過似乎三位娘娘的情緒都不是太好,沒太多喜氣,其他娘娘們倒是都很高興,只是可能覺得宮中情況還比較陌生,所以略微有些拘謹,……” 馮紫英舒了一口氣,目光望向承天門下的東西長安街,這個時候沿街的火把和燈籠已經點燃起來,望過去宛如一條巨型的光焰之龍從西向東,在已經漸漸暗下來的夜色里浮現出流光溢彩美輪美奐的盛景。 “唔,朕知道了。”馮紫英擺擺手,“其他好說,只要她們三位別出岔子就行。” 周培盛還是第一次見到馮紫英如此鄭重其事。 雖說三位娘娘都是皇上的結發之妻,但是夫為妻綱,丈夫對妻子仍然是具有絕對的權威,就算是有些士人有懼內的情形,但是像馮紫英這種文武雙全,現在更登臨帝位,他這三位結發妻子再怎么也不不至于能讓皇上也這般惴惴忐忑的模樣,難道皇上和三位妻子的感情就真的深厚到了這種地步?這未免也太有些不可思議了。 “呃,不至于,不至于,諸位娘娘都已經換好了衣衫,主要還是各位皇子和公主在更衣,很快就能過來了。”周培盛補充道:“德海一直在那邊候著,能夠趕上這邊的時辰。” “嗯,那就好,那就好。”馮紫英點了點頭,“今日大典,朕希望能夠有一個和和美美的局面,莫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