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番外——王熙鳳傳(續2)-《數風流人物》


    第(1/3)頁

    船終于在通州靠了岸。

    不得不承認,馮紫英當政這幾十年,變化太大了。

    連自己叔叔也不得不承認馮紫英天生就是當皇帝的料,如臂指使,把整個朝政玩得團團轉,內閣基本上只能按照他設計的路徑來做事,而且事事都做得漂亮。

    運河的疏浚一直是一個大問題,而漕運也是困擾朝廷幾十年的難題。

    按理說隨著海運日益興旺,漕糧漸漸轉向海運,幾十萬靠著漕運為生的漕丁和家屬沒了生計,豈有不鬧事的?

    但馮紫英推動的漕運改革卻讓漕丁們都安安分分甚至是高高興興地脫了籍,自謀生路去了。

    在當時連朝廷內部據說都是提心吊膽,深怕鬧出事情來。

    但是在馮紫英的支持下,末任漕運總督馬士英就大刀闊斧地改革了漕運。

    幾十萬漕丁和家屬,一下子變成了地方上普通人,但是漕船卻以折價、抵扣、無息貸款的方式全數交給了漕丁們。

    而朝廷召集山陜商人和江南商人加上朝廷自身軍務需求也提出了給予漕丁們五年扶持期和三年脫鉤期。

    這樣一樁換了在其他朝代只怕就要生出一場天大變亂來的事兒就這么不陰不陽地給辦下來了。

    王熙鳳一次聽馮紫英酒酣耳熱之際就說過,無他,南北經濟發展,使得北煤南運和北鐵南運以及南糧北運、南貨北運的需求每年遞增,運力需求極大,若非如此,他又怎敢推行此改革?

    這不是他本事大,而是帝國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的調研做得好。

    這一路行來,原來還有著漕運痕跡的漕船逐漸被淘汰,但是漕丁們卻已經開始自己投資換船,繼續從事著這行業,而且日子得比當漕丁時更好了,從他們的吃穿用度也就能看得出來這期間的變化。

    通州碼頭的規模比起二十年前幾乎又擴大了兩倍,千帆競秀,桅墻如林,將整個通州碼頭塞得滿滿實實。

    王熙鳳原本也希望在通州港弄一個屬于自家水泥專用碼頭,但是卻未能如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