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太極宮,太極殿中。 倚坐在龍椅上的李世民就像一頭俯瞰帝國的真龍,眼神中充斥著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威壓。 “啟奏陛下。” “百騎已經查清楚了。” “散布在長安乃至山東、河北的謠言出自魏王府、東宮。” “博陵崔氏蓋壓皇族的話語在天下人心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影響。” 頭戴武冠,一身褲褶、騰蛇紋盤領窄袍,胸前繡著犀牛的李君羨給人一種儒雅不失勇武的感覺。 沒有人知道這位武連縣公、左武衛將軍是大唐皇帝陛下最親信的百騎統領,掌管大唐的眼睛和耳朵。 “崔仁師倒是耍得一手好把戲。” “東宮有疾,朝臣人盡皆知,只有他敢堂而皇之的戳破這件事。” “天下第一高門。” 眼瞼微動,李世民不怒自威的說道:“朕給山東士族的還不夠嗎?” “他們還想要些什么?” 話音落下。 殿內氣氛一下子變得肅殺起來。 從魏晉以后,天下分南北,自北魏分裂,偌大的北方又分東、西。 延續了幾百年的門閥政治一直到唐朝也不曾改變過,盡管隴西李氏在關隴集團中地位非常高,攻下長安后,李淵也不敢馬上稱帝,得罪關隴門閥,而是先立楊侑為帝,然后禪讓給自己,這一套恰恰是楊堅做過的。 成王敗寇,自古同理,李世民在為李唐開疆拓土的過程中,逐漸贏得了山東集團的支持,他們跟著李世民來到長安,而控制著長安的關隴集團并不愿意分享權利。 李淵和他的儲君李建成所代表的關隴集團與李世民背后的山東集團必有一戰,李家父子、兄弟之間不急于動手,畢竟骨肉親情,但他們背后的屬下已經急不可耐,太子和秦王只能活一個。 玄武門之變是士族的博弈,關隴集團輸了,輸給了山東集團,山東集團獲得了他們覬覦已久的權利,迫不及待的在朝堂安插自己的人。 《氏族志》的修訂是李世民給山東士族的一次警告,山東士族沉寂了一段時間之后,卻又活躍在長安。 這一次,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儲君之位爭奪中,試圖主導下一次大唐的權利更迭,這是李世民絕對不能容忍發生的事情。 “陛下。” 左武衛將軍李君羨繼續匯報道:“太子在東宮殺了一百四十人,東宮衛士只剩下不足300人。” “其中,有魏王府、趙國公府、漢王府等間作,我們的人一樣被清除出東宮。” “百騎已經無法探知東宮發生的一切。” “那日,黎陽郡公出了東宮,長樂公主、宗正少卿、城陽公主、襄陽郡公進了東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