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子慎。”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就連崔伯庸都忍不住長嘆了一聲,開口勸說道。 事到如今,安平房全部遷往崖州,相當于分出了博陵崔氏,這對博陵崔氏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庸太爺。” “我稱您老一聲太爺。” “那是敬重您老在博陵崔氏的地位。” 崔禮恨聲道:“我不相信您老看不出他們在做什么。” “我安平房才是博陵崔氏的主脈,爾等想要驅逐我安平房,竊據博陵崔氏主脈。” “簡直無恥之尤!” “咳咳。” 崔伯庸咳嗽了幾聲,蒼老的面龐上露出了不正常的紅潤。 “子慎兄。” 二房主事崔明兮向來謀而后動,注視著崔禮,莫名道:“安平房還有資格守護博陵崔氏嗎。” “再繼續等下去,博陵崔氏就真的完了。” “你以為是我們在逼你,你難道不知道博陵崔氏受到這么大的影響是清河崔氏在做推手。” “漢末三國時期,清河崔氏始有崔琰、崔林等人揚名史冊,南北朝時達到極盛,號稱‘門榜盛于天下,鼎族冠于海內’,他們不知道多想奪回天下第一高門這個名望。” “安定房的未來在你手中,至少在貞觀這一朝,你們沒有選擇。” “如若扎根崖州,儋州、振州未嘗不能收入懷中,東西縱橫約600里,安平房難道不想成為嶺南崔氏?” “不夠。” 崔禮搖了搖頭,眼神堅定道:“要我們離開祖地,可以。” “我要十萬貫錢,三萬匹絹。” “不可能。” 在場大多數人脫口而出。 瘋了吧,十萬貫,還有三萬匹絹。 “可以。” 大房主事崔珵、二房主事崔明兮對視了一眼,答應下來。 安定房的離開對于博陵崔氏至關重要,何況這些錢并非是無本買賣,安定房一走,那些田畝、宅邸都屬于博陵崔氏,那可是用錢都買不來的東西。 “好。” 崔禮點了點頭,在族老崔伯庸的見證下,簽署了契約。 就這樣,博陵崔氏八房之中的安定房被自愿分出,闔房上下數百人遷往崖州。 這一消息傳了出去,五姓七望無不為之側目,博陵崔氏的壯士斷腕令人唏噓,更有遠見者窺得崔氏將會在嶺南扎根,未嘗不能扶持起一支嶺南崔氏,同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并列。 沒有人注意到的細節,崖州刺史悄無聲息的更換為崔氏族人,出自安定房,這一任命由吏部上報至中書省,中書令房玄齡親自遞交給大唐皇帝李世民審閱,李世民朱筆一勾,就此圈定。 博陵崔氏在與皇族較量的剎那落敗,這更加讓天下人傾向于做李家臣子,儲位之爭的兇險并未磨滅關隴門閥、山東士族、南方士族的熱情,源源不斷的山東士族進入魏王府文學館,李泰的聲勢為之高漲。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