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東宮太子為了不引起他的忌憚,選擇招募500多名乞兒充當衛(wèi)士,魏王李泰卻拿著自己的名帖傳喚運河沿岸各州刺史,目的是照拂皇帝親自下詔斥責的博陵崔氏。 兩相對比,天下人該如何看待他這位大唐皇帝。 “朕聽說高明還任用了一批武將?” “是,陛下。” 李君羨低著頭,回道:“太子殿下遣人去了河東絳州,任用東宮左衛(wèi)率,還從山東各地招募8名千牛備身。” “這些都是什么人?” 面無表情,李世民再度問了聲。 “回陛下。” “東宮左衛(wèi)率姓薛,名禮,字仁貴。” “出自河東薛薛氏南祖房,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其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相繼在北魏、北周、前隋任官,到他這一輩,家境貧寒,以種田為業(yè)。” “余下8人,或為貧家子,或為地方豪強之子。” “另有洪州都督府司馬許敬宗、融州黃水縣令王玄策、新安縣令劉仁軌分別調任東宮左右長史、兵曹參軍。” “有河東裴氏族人裴行儉,乃前隋左光祿大夫裴仁基次子、裴行儼之弟,為東宮錄事參軍。” 身為百騎首領的李君羨早就將這些事情調查的一清二楚,有條不紊的匯報道。 “裴行儼?” “就是那個被李密封了上柱國、絳郡公,娶了王世充女兒的驍將?” 這個名字倒是讓李世民想起了一些過往,隋末諸侯林立,裴行儼是其中少有的將才。 “是。” 李君羨認真的點頭。 “寒門庶族。” “高明這是完全沒有打算拉攏士族門閥。” “倒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眺望東宮方向,李世民幽幽道。 一直以來,東宮收納的人都不是李承乾的親信,那都是他調派過去的人,確切來說,在最初的時候,他對于這個太子傾注了許多期望,直到長孫皇后過世,李承乾彷佛放飛了自我,東宮官員上奏者不計其數。 從貞觀十年開始,他對自己這個嫡長子就有了不一樣的看法,轉而將一部分期待放在了魏王李泰身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