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承乾的目光第一個落在了岑文本身上,調侃道:“祖父岑善方,仕西梁蕭察,官至吏部尚書。” “父親岑之象,官至前隋虞部侍郎,遭人誣陷,身陷囹圄。” “若非你十四歲前往司隸為父訴冤,你父親何以昭雪?” “誣陷之人來自獨孤家,那個一門九后的獨孤家。” “是。” 太子詹事岑文本回想起幼年時的苦楚,心中苦澀不已。 “少詹事、左庶子、家令、仆令、右長史、兵曹參軍。” “你們是嗎?” “不是。” 張玄素、馬周、趙弘智、來濟、王玄策、劉仁軌搖了搖頭。 哪怕來濟是來護兒之子,卻怎么都算不上士族,其父來護兒自幼父母雙亡,由伯母吳氏撫養成人,妥妥的泥腿子。 “真要說起來,我們這里還是有些士族的。” “更令出身洹水杜氏,左長史出身高陽許氏,錄事參軍出身聞喜裴氏。” “右庶子跟天下第一高門還有些瓜葛,對吧。” 說著,李承乾看了一眼李百藥。 “太子殿下說笑了。” “我哪里敢與博陵崔氏有關系,不過是安平縣人。” 右庶子李百藥無奈的笑了笑。 更令杜正倫、東宮左長史許敬宗、錄事參軍裴行儉同樣面露苦笑。 洹水杜氏算得上什么士族,只不過是京兆郡望杜氏分出來的一個小支脈,名不見經傳。 高陽許氏同樣如此,為汝南許氏分支,縣望都算不上,更別提沾什么光了。 裴行儉確實出身聞喜裴氏,可那跟他沒多大關系,其父裴仁基出身河東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中眷裴氏,北周驃騎大將軍裴伯鳳之孫,上儀同三司裴定之子,因參加隋軍立下赫赫戰功,得以躋身朝堂。 到了他這一代,父親裴仁基,家兄裴行儼亡故,憑借二者功勛,有了弘文生這個身份,正準備參加明經科考試,就被太子伸出的橄欖枝吸引了。 要真是聞喜裴氏嫡系子孫,恐怕早早的出仕任官,躋身朝堂,何至于如此落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