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 沉思之后,李承乾提出了一個建議:“牛、羊想要出欄,時間太長了。” “且牛、羊長肉的速度太慢,養(yǎng)殖牛羊,血液用以灌溉血牙稻,這不劃算。” “終南山再大,草料總不是無窮無盡,這么多牛羊一天就需要消耗不少草料,規(guī)模越來越大之后,所需的飼料會越來越多,到那時就需要用糧食養(yǎng)活他們。” ‘啊這?!’ 趙弘智同樣想到了這一環(huán),支出太大了,很難不引人矚目。 要知道,大唐可不允許隨便宰殺耕牛,而綿羊、山羊體型小,血液跟成年人相差無幾,這一天恐怕都得殺幾百頭羊才夠,那為了灌溉這些血牙稻,得養(yǎng)多少羊才夠? “養(yǎng)豕。” 李承乾口中吐出了一句話。 “豕?” “可是殿下,這東西不好養(yǎng)啊,攻擊性很強,而且,肉又柴又腥臊。” 一聽這主意,趙弘智臉上立馬犯了難。 后世的東北曾有這樣一句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豬的戰(zhàn)斗力相當強悍,不單單攻擊人,同類相爭更是家常便飯。 古人馴養(yǎng)豬的歷史要追究到夏商周時期,但豬一直無法成為人們進食的主要肉類,很大的原因在于其肉緊致,腥臊味難以去除,老百姓都不堪下咽,何況達官貴人。 “嗐!!!” 誰知,李承乾笑著說道:“這問題很好解決,閹了就行。” “啊???” 趙弘智愣在了原地,閹割豕,沒搞錯吧。 “沒錯。” “就是閹了這些豕。” 迎著趙弘智的目光,李承乾認真道:“豕跟人一樣,去勢之后,性情大變。” “變得溫順,不再好斗,每天都懶洋洋的,吃了睡,睡了吃。” “閹了之后的豕長肉快,肉質(zhì)更加鮮嫩、美味,一般的豕養(yǎng)一年體重可以長到2石。” “而且,不只是公豕,母豕一樣可以閹割,通常在仔豕出生5到10天內(nèi)閹割,可以確保存活率。” “豕一窩至少生8個以上,一年可以生產(chǎn)2到3次,且是雜食性動物,什么都吃,好養(yǎng)活。” “養(yǎng)豕是發(fā)家致富的不二選擇。”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