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東宮千牛、備身賀蘭楚石、羅通、程處弼、秦懷道奉太子令,各領親兵百人,入河西,出居延澤,馴服居延澤至河套地部族一百六十七個,收攏羌人、突厥人、鮮卑人十余萬。” “今已在居延澤筑城而守,故此奏報與陛下?!? ‘什么?’ 聞言,全場一片嘩然。 兩個月前,太子就已經讓賀蘭楚石等人前往河西居延澤,這是在做什么? “陛下?!? “太子殿下難道想要直取郁督軍山?!? 新任兵部尚書李世勣一眼就看出了居延澤對漠北的重要性,脫口而出。 ‘唰!??!’ 一眾朝臣齊刷刷的看向了李世民。 直到這時,他們才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定襄大捷,為什么不是太子親自回朝來報,反而是懷化郡王阿史那思摩,那太子在做什么? “朕現在也不知道高明在做些什么。” “不過,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且看看太子能做到什么地步。” “眾位愛卿,居延澤有十余萬人,定襄亦有三萬戶突厥人,該當如何安置?” 話鋒一轉,李世民直接把眾臣的心思拉回到了正道上。 “陛下?!? 吏部尚書楊師道突然站出身來:“西漢時,曾在河套地設有北地郡、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從云中郡置東部為定襄郡,前隋并設為靈武郡、五原郡、定襄郡?!? “武德年間,我大唐改郡為州,靈武郡為靈州,五原郡為豐州,唯獨定襄郡屢受戰火,殘敗不堪,不曾有過規制,白道川一直淪為東突厥牧馬放羊之地。” “西漢時期同樣在居延澤設有居延塞,開墾田地,牧民戌邊。” “臣以為兩地當置都督府,關中及河東州縣囚徒一應發往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墾荒戌邊。” “不出二十年,居延、云中定然能恢復漢家風光,為我大唐邊州一員?!? “濟南郡公、開化郡公家學淵源深厚,加之新立戰功,熟悉邊塞,應表其為居延都督、云中都督。” ‘咯噔!’ 這番話一出,滿殿官員無不為之錯愕。 楊師道乃是前隋觀德王楊雄幼子,弘農楊氏觀王房,他不應該該支持吳王李恪這個身具兩朝帝王血統的親王嗎?怎么反倒幫助起了太子李承乾。 魏王李泰不由得看向吳王李恪,眼中滿是嘲諷之意,瞧瞧,你也高興不了了吧! 年歲尚幼的晉王李治眼神不斷變幻,他大概或許猜到了緣由,楊師道在前隋滅亡后,投奔大唐,迎娶桂陽公主,拜上儀同、駙馬都尉,出任靈州總管,多次擊退突厥入侵,歷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冊封安德郡公。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并不站隊前隋,也不站隊弘農楊氏,他站隊皇室,因為他本來就是皇親國戚。 經歷過玄武門之變后的皇族宗親更知道嫡長子繼承制的重要性,他們比任何人都希望太子李承乾上位,既然太子展露出了崢嶸,他們又怎么不會明確站隊太子呢? “吏部尚書言之有理?!? “傳詔,設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命濟南郡公、開化郡公任正三品中都督?!? “即日起,前往居延、云中,督造城池,移民戌邊。” “發關內道之囚徒前往居延,河東道之囚徒前往云中,各地州縣須得全力配合。” 大手一揮,李世民沒等群臣提出質疑,直接同意了楊師道所請。 “是?!? 楊師道立即應聲。 是日,定襄大捷傳遍了帝都長安,百姓無不為之歡呼雀躍,太子李承乾之名再度響徹天下。 沒有人能想到太子北巡竟然制造出了這樣的輝煌戰績,幾可比肩當今陛下任秦王、天策上將之時,八百沖陣二十萬,這是何等驍勇了得? 一時間,長安無不稱贊太子賢德、驍勇,有陛下之風,曾經那些貶低之語蕩然無存。 終南山,太子別苑。 “長安郡王!” 太子妃蘇子矜接過宮中傳來的圣旨,絕美的臉上沒有一絲波瀾。 “阿娘?!? “長安郡王是什么?” 3歲的李厥有些懵懂的抬起小臉,看向蘇子矜。 “厥兒。” 摸了摸親生兒子的小腦袋,蘇子矜臉上綻放笑顏,宛如春風般和煦,溫聲細語道:“郡王啊,就是跟你大兄一樣,這是你阿耶為你掙來的?!? “阿娘,阿耶和大兄什么時候回來呀,我想他們了。” 李厥一聽見李承乾、李象之名,顧不得什么長安郡王,小臉上滿是眷戀的問道。 “快了?!? “阿娘也想你阿耶和象兒。” 蘇子矜美眸中浮現思念之色,牽著李厥的小手,步入了后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