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晉王府,王府正殿。 一身紫色圓領袍服,小冠束發的李治端坐上首主位,小臉緊繃著。 “殿下。” “這件事是臣考慮不周。”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對視了一眼,率先出身解釋道。 “陛下下旨英國公前往草原任北庭大都護。” “不知舅父、先生怎么看?” 李治沒有生氣,反而一臉悉心求教的表情。 “此事倒不一定是壞事。” “太子、魏王、吳王三方勢力聯手將李世勣驅逐出長安。” “這對英國公來說,無疑是一種恥辱,他本就是因為太子北巡而被陛下從并州都督長史的位置上調來長安任兵部尚書,屁股還沒坐熱就被人趕走了,換做是誰,難免心里都會有一根刺。” “北庭大都護府治理薛延陀舊地,兼管燕然都護府,位高權重,這可是從二品上的封疆大吏。” 對此,長孫無忌眼中露出了莫名的幽光。 “哦?” “舅父可是想讓我這個時候拉攏英國公?” 年僅11歲的李治眨巴著一雙天真的眼睛,目不轉睛的盯著長孫無忌。 “殿下聰慧。” 長孫無忌怡然自得道:“李世勣其人圓滑,玄武門之變時,就曾領兵在外,不曾參與。” “如今,他同樣不想參與奪嫡之爭,但事與愿違,魏王、吳王黨羽顯然已經把他當做了敵人。” “太子遠在草原,北庭大都護本該是太子黨羽的位置,卻被他坐上去了,太子該如何看他?” “事已至此,李世勣想要獨善其身,顯然已經不可能。” “那么,他必須要做出選擇,殿下對他來說是最佳選擇,沒有之一。” “魏王手下有薛萬徹兄弟,吳王本就擅長弓馬,驍勇無雙,太子就更不必說了,大唐新設的四個都督府,全都是太子門下所出,李世勣想要在他們那里獲得地位,有諸多不易。” “唯獨殿下你,年歲尚幼,羽翼未豐,他若是支持殿下,那便是晉王府武將第一人。” “孰優孰劣,我想英國公分得清。” “正該如此!” 褚遂良捋著長須,欣然附和道。 “敢問舅父,我該如何做?” 接著,李治繼續問了聲。 “眼下已是臘月,大雪覆蓋了北疆,英國公要赴任北庭大都護,至少要等到4月春暖花開時。” “這么長的時間,殿下大可以效仿太子為名前往拜會英國公,研習兵書軍略。” “人心易變,無非是利益權衡,殿下只需要許之以名,足矣!” 長孫無忌不愧是朝堂第一人,一手算計兼顧人心、朝局。 “稚奴多謝舅父提點。” 李治深深一躬,行了一禮。 “殿下無需如此。” 長孫無忌趕緊扶起了李治,真情流露,溢于言表。 見狀,褚遂良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對于李治這種言聽計從,這是關隴門閥都喜聞樂見的事情。 二人只在晉王府停留了一小會兒,就相繼告辭離開,太子、吳王、魏王三方的針對絕不只是今天,晉王一方必須要做足準備,這也是在向全天下展現關隴門閥的實力。 “殿下。” “趙國公今日所為將您逼在了太子、吳王、魏王的對立面。” “接下來,三方勢力恐怕都會把矛頭指向我們。” 晉王司馬李敬玄表情從未有過的凝重。 朝堂之中,太子占據大義,東宮收攏的確實是庶族,但并不代表士家門閥就不愿意追隨太子,申國公高士廉、吏部尚書楊師道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是以,太子實力最強。 魏王深受皇帝李世民的寵愛,府中開有文學館,早就收攏了一批文人士子,大儒學者多與其為友。 吳王李恪身具兩朝血統,剛剛迎娶了江陵蕭氏嫡女,江南士族、淮南士族為其鞍前馬后。 唯有晉王李治,年歲尚幼,論資排輩,無疑是占據最大劣勢,關隴門閥本就不是鐵板一塊,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人,尚不足以對抗任何一方。 在這個時候,他們成為了眾矢之的,這個不是什么好消息。 “敬玄以為本王有選擇的權力嗎?” 眼神淡漠,李治的小臉上有著別樣的成熟和理智,身在皇家,又怎能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稚子。 “殿下。” 李義府猶如潛伏在陰影中毒蛇一般悄無聲息走出,開口道:“太原王氏內部對于支持您奪嫡似有不同意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