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舅父,可有話教稚奴。” 夜色漸深,晉王府中,李治目光灼灼的盯著長孫無忌。 “唉!!!” 長孫無忌深深一嘆,苦澀道:“此事確實是臣之過,忽略了鄭國公與英國公是故舊。” “且不知二者談了些什么,可我們要拉攏英國公怕是不易。” “眼下,鄭國公觸怒了陛下,一動不如一靜。” 晉王長史、諫議大夫褚遂良提出了一個建議。 “舅父以為呢?” 李治還是一副乖寶寶的樣子坐在榻上。 “褚大夫言之有理。” “不管是誰,只要是涉及到英國公,必然會引起陛下不愉。” “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靜待一切過去,再行計較。” 長孫無忌對此情形也無計可施,面容憔悴。 關隴門閥光顧著對付山東士族、江南士族,朝堂之爭日漸焦灼,卻忽略了增強己方實力。 倘若他們提前加大砝碼拉攏英國公,何至于落入這般尷尬境地,進退維谷之中。 “就依舅父、先生。” 李治也沒發表任何意見,欣然應允了二人的提議。 “殿下。” “我等這就去綢繆。” 說話間,長孫無忌、褚遂良已然神色匆匆的離開了晉王府。 二人走后,李治一改方才懵懂無知的樣子,露出嚴肅表情:“鄭國公或許只是一番閑聊,英國公沒有那么容易倒向東宮,父皇的反應卻超出了本王的預想。” “看來,大兄在外立下赫赫功勛,確實引起了父皇的忌憚,否則,也不會這般做為。” “殿下英明。” 晉王司馬李敬玄、扈從李義府贊同這一判斷。 “舅父認為一動不如一靜。” “本王卻不能坐視不理,鄭國公于大唐而言是擎天柱、紫金梁。” “若是這般凄涼,天下人該如何看待我李唐宗室、皇族。” “司馬,以本王的名義準備一份禮物,祝賀魏叔玉新婚之喜。” “是。” 李敬玄應聲道。 “殿下。” “太子雖然不在長安,東宮卻并非對此毫無辦法。” “我觀太子妃娘娘往日行事作風如春風細雨般潤物細無聲,一朝觸及底線,便似旱地驚雷般霸烈。” “陛下此舉或許會起到反作用。” 李義府悄然開口。 “嫂子?” 微微一怔,李治還真沒想到李義府對太子妃的評價如此之高。 “過了元月便是殿下大婚之期。” “到那時,殿下以成人姿態出現在天下人面前。” “不管是否能走到最高處,殿下都必須出面招攬人才,或為關隴門閥,或為寒門士子。” “趙國公只是臣,而不是君,殿下才是君。” 迎著李治的目光,李義府意味深長地說道。 “本王明白了。” 李治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把這些話記在了心里。 元月下旬,來自江南道的一行身影出現在了帝都長安。 臺州刺史蘇亶之妻從杭州乘船沿運河最南端直達大江,一路朔流而上在鄂州轉入漢水,再由丹水一直經武關道出現在了藍田,策馬加鞭進入了長安。 當天,臺州刺史蘇亶認魏叔玉之妻為義女,由其妻親自見證,這一消息席卷了整個長安,震驚了無數人。 誰不知道臺州刺史蘇亶是太子妃之父,一旦認下了義女,那魏叔玉之妻的身份可就蹭蹭蹭的往上漲,還有陛下親自賜下的五品縣君誥命,京中貴女都不及這位農家女。 一時間,長安達官貴人們對鄭國公的嘲笑全都收了回去,許多人更是羨慕不已。 “混賬!” 太極宮中,李世民勃然大怒,洪亮的聲音響徹甘露殿。 魏徵身為臣子,非但不接受君王的呵斥,反而頂了回來,他只是下了一道詔書,想要讓魏徵淪為笑柄,卻不料被自己的兒媳婦背刺了,不遠千里從臺州請來了親生母親,見證認親儀式。 無論是從禮法,還是私情上,他都拿魏徵、太子妃沒有任何辦法,只能硬生生的吞下這顆苦果。 這位高高在上的天可汗、大唐皇帝自從登基之后,還從未體驗過這般憋屈無奈的處境。 “嗒嗒!” 就在這時,一陣清脆的腳步聲由遠及近,打破了甘露殿的詭異氛圍。 一個小小的身影撲棱著小短腿,麻溜的朝著他沖了過去,一把抱住了他的腿,眨巴著一雙亮晶晶的大眼睛仰望著李世民:“阿耶。” “新城。” 李世民一見萌萌噠的小女兒,胸中憤怒一掃而空,連忙露出了慈祥表情,趕緊把她抱了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