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殿下。” 伏弗欲言又止。 鮮卑故地,潢水以北固然是一片肥沃土地,說不想要,那肯定是假的。 可白霫有多少實力,部眾三萬余人,最多能拉起、6、7騎,庫莫奚、契丹體量足足是他們的十倍都不止。 前往那片陌生的地區,就算有室韋支持,人家伸伸手指頭怕是都能隨便捏死他們。 “孤以大唐太子之名,許霫族故地,即潢水以北為夫余州。” “命你為正四品下夫余州刺史,賜第七轉勛輕車都尉,視同從四品,一應符詔印璽即日下發。” “夫余州歸于東胡都督府下轄,東胡都督府自會派人幫助你們建設城池,開墾農田。” “不僅如此,孤賜你們皮甲三千領,騎弓三千副,另有刀、槍、戟、骨朵等兵刃數千柄。” “臣領命。” 伏弗一改方才的猶豫,欣然答應下來。 他知道李承乾賜下的東西都來自于薛延陀,薛延陀是如何成為草原霸主的,無非是甲堅利刃,尤其是騎射無雙,突厥人碰見他們的弓箭都得發抖。 有了這些東西,白霫足以建立一支三千人的精騎,一如當初蘇烈、席君買率領的那般所向披靡,何懼庫莫奚、契丹? “來人,帶夫余州刺史下去領東西。” 擺了擺手,李承乾吩咐了聲。 “請!” 太子侍從立即上前示意道。 “多謝殿下。” 見狀,伏弗沒有絲毫遲疑,跟著侍從離開了都護府大堂。 此時此刻,大堂內只剩下薛仁貴、蘇烈等人,一個個神情各異,他們親眼目睹了太子如何恩威并施,降服六部為己用,將大唐的疆土向北一度開拓至小海,向東插入了契丹、庫莫奚、室韋之間。 “定方兄。” 背負雙手,李承乾輕喚了一聲。 “末將在。” 蘇烈赫然起身,恭敬的準備聆聽太子詔令。 “看看這個。” 隨手一扔,李承乾將手中的帛書丟到了蘇烈懷中。 “呃呃!” 微微一怔,蘇烈接過帛書,打開之后,細細查看起來,沒一會兒,他臉上露出了錯愕表情,不禁抬頭看向李承乾:“太子殿下,這是” “大唐軍制承襲前隋,確切來說,來自于北周。” 迎著蘇烈的目光,李承乾緩緩道來:“府兵制的優勢和劣勢都非常明顯。” “兵農合一,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 “不單單兵刃、馬匹自備,還在全國設有負責選拔訓練的折沖府。” “優勢在于解決了國家的壓力,劣勢在于將壓力轉嫁給了這些百姓。” “單單是解決世家門閥,讓均田制維持下去還不夠,軍隊是國家的矛和盾,必須要預先準備。” “府兵可以作為地方守備兵力,以備不時之需,卻不能做為中央機動兵力和邊防之軍。” “否則,一旦府兵損失殆盡,不只是邊疆會遭到敵人攻擊,地方同樣會不穩。” “孤以為大唐軍制須得言明權責,分為三種,第一,負責戌衛長安的機動兵力,相當于十六衛;第二,負責戌衛邊疆的軍隊,專司戌衛及開疆拓土;第三,地方守備兵力,用以維持地方穩定,補充邊軍。” “三者可以形成一種循環,即地方兵力補充至邊軍,邊軍悍勇之輩調入中央。” “殿下英明。” 在場眾人要么是家學淵源,要么是實踐出真知,全都察覺到了這份軍略的前瞻性。 地方、邊防決不能混為一談,邊防潰爛,那么,地方同樣會潰爛,相反,二者分開,就算邊防失守,地方一樣可以堅守一段時間,等到中央兵力馳援。 而且,地方守備兵力與邊軍、中央軍形成一種良性的晉升機制,確保朝廷始終掌握最強戰斗力的軍隊。 “殿下。” 蘇烈脫口而出:“您打算讓府兵直接變成地方守備兵力,以十六衛為機動兵力,然后重新構建邊軍體系?” “然也。” 回到上首座下的李承乾繼續道:“地方守備兵力并不需要多么好的武器裝備及甲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