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國和吐谷渾之間隔著昆侖山、白蘭山(布爾汗布達山)、積石山(阿尼馬卿山)。” “唯一的缺口就在于白蘭山、積石山之間的烏海地區(qū)及柏海不遠處的黃河渡口。” “僅設有烏海東岱、那秀東岱、孫波東岱。” “可用之兵兩萬五千,就連抵御黨項人都很困難,更別提唐軍了。” 四賢臣之一的吐彌補充道。 “以大唐如今的侵略性,未嘗不會在征服吐谷渾之后對我國下手。” “我國決不能眼睜睜看著吐谷渾被滅。” 赤桑揚敦出言道。 “沒錯,齒亡齒寒。” 茹勒杰、拉布果嘎等吐蕃大臣無一不是這種看法。 大唐比之大隋更加具備進取心和實力,那位高高在上的天可汗又怎會放過一切征服雪域高原的機會。 “大相以為該如何做?” 松贊干布并未直接發(fā)表意見,而是詢問起了一旁的祿東贊。 “臥榻之側,怎容他人酣睡。” “贊普,吐谷渾不能被滅,就算要被滅,我們也要分一杯羹。” 祿東贊不愧是吐蕃大相,老奸巨猾一般的人,一下子提出了最重要的策略。 “好。” 聞言,松贊干布做出了決定,吩咐道:“抽調(diào)藏茹、孫波茹之兵前往烏海。” “由悉編掣逋(都護)統(tǒng)率。” “如若發(fā)現(xiàn)唐軍出兵,即從烏海馳援吐谷渾。” “遵命!” 尚囊立即應道。 為了適應新興的政治和軍事需要,松贊干布將吐蕃軍隊的原有落后兵制打亂重構,仿照北魏隋唐的府兵制度,建立‘五茹六十一東岱’的兵民合一軍事組織。 全境劃分衛(wèi)茹、約茹、葉茹、藏茹、孫波茹,每一茹有十個東岱,再加上吐蕃和象雄邊界的十個東岱、一個通頰東岱,總共六十一東岱。 兩個茹二十個東岱,這已經(jīng)是吐蕃三分之一的兵力了。 “叔父。” “我想請你以贊普妃訪親的名義由河西入關中,前往長安。” 接著,松贊干布的目光投向了論科耳,這位吐蕃王室最杰出的長者。 “是,贊普。” 論科耳明白他的意思,無非是借此探查唐軍虛實,徑直領命。 五月中旬,吐蕃調(diào)動了兩個茹、二十個東岱并蘇毗、多彌、白蘭之附庸軍總計十二萬余人進駐烏海。 這一動靜很快被大唐捕捉到了,李承乾立即在西寧城召開了軍政會議。 河西王府正殿。 左側是隨同太子而來的裴行儉等將領,右側是唐嘉會、馬巍、姜岳等河西王府屬官,右下首坐著李象。 “啪嗒!” 一身玄色金絲邊勁裝的李承乾將手中的帛書像丟垃圾一樣丟掉,不屑道:“松贊干布未免太小家子氣了。” “孤在一個月前就已經(jīng)命人散步消息,他現(xiàn)在才反應過來,只調(diào)動了12余萬軍隊。” “我要是他,這會兒直接調(diào)動二十萬人壓在烏海,坐山觀虎斗。” “如若我軍對吐谷渾動手,吐蕃直接從烏海向北,沿黃河進攻定羌城、西寧城。” “這樣一來,就算我軍攻破了伏俟城,歸路已然被切斷,進退不得。” “到那時,吐蕃大可與大唐談條件,以吐谷渾全境換取我軍。” “別說吐谷渾的地盤,就算是湟水谷地、黃河谷地怕不是都能獲得。” ‘???’ 話音落下。 一眾官員、將領臉上都露出了懵圈表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