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取西陲安寧之意,其名西寧城,扼守住了河西通往吐蕃的通道。” “仍有五十萬黨項羌人居黃河谷地,筑定羌城,以定羌都尉拓跋淵為首,聽候調遣。” “河西王于西寧城整訓出五萬西寧軍,并五萬黨項輕騎在太子的調遣下,兵分兩路,一路以裴行儉為帥,直擊吐谷渾國都,有河西王提前進入伏俟城看顧河源郡王、弘化公主,斬殺吐谷渾權臣威信王,打開城門,引大軍入城,不費吹灰之力,攻下伏俟城。” “鄯州刺史領三千府兵沿西海湖北側先后攻下通海五城,沙州刺史、肅州刺史領府兵八千出陽關,攻克且末、典合二城,收降吐谷渾部眾二十萬。” “太子殿下親領五萬黨項輕騎于大非川設伏,全殲12萬吐蕃大軍并2萬余仆從軍,大獲全勝。” “末將離開之前,太子已將西寧軍、黨項輕騎合為西海軍,交由裴行儉統帥,驅使俘虜于烏海以南,柏海以東,黃河畔修筑城池,以為西海大都護府治所。” “吐蕃北部兩個東岱之民并蘇毗、多彌部羌人都被遷入烏海城,為其均分牛羊,教授開墾田地。” “白蘭部羌人并吐蕃一小東岱之民約十萬人于黃河渡口筑城,命名為白蘭城。” “好,好一個太子!” 聽完這些匯報,李世民已經不知道該如何去說了。 太子李承乾所作所為比他想象中的更加完美,收納吐谷渾及各部羌人,筑四城,并伏俟城,完全控制住了吐谷渾故地數千里,還擊敗了吐蕃人,徹底斷絕了吐蕃染指吐谷渾故地的希望。 黨項諸羌的軍隊完全被西海大都護府控制,有定羌城在黃河谷地,派駐官員直接治理并不是什么難事。 他現在知道為什么李承乾會讓手下人完全斷絕了潛龍衛的消息渠道,致使塞北、西海消息遲滯了半年多時間,因為這半年多,太子已經讓整個河西天翻地覆。 有十萬西海軍在,吐蕃別說覬覦大唐,恐怕松贊干布日日夜夜都要失眠,生怕大唐會攻伐他。 至于吐蕃是否會舉大軍拔除西海軍這顆釘子,那根本是無稽之談,烏海城、白蘭城扼守住了吐蕃通往吐谷渾故地唯二通道,且白蘭城與松州相互呼應,吐蕃想要復刻貞觀九年松州之戰,幾乎是癡人說夢! “你且下去休息,西海之事,朕自有主張。” 大袖一拂,李世民直接吩咐道。 “是。” 李君羨隨之退出了甘露殿。 在他走后,殿中一角,潛龍衛統領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了李世民跟前。 “你覺得他變了嗎?” 凝視著李君羨離去的方向,李世民話語中不帶一絲感情色彩,眼神冰冷道。 “殿下。” “這一趟下來,想必武連縣公經歷了很多事。” “不過,他應是沒有背叛,否則,就不會把這份帛書遞上來。” “太子手下有一支更加強大的間作力量,哪怕潛龍衛都不被其放在眼里,何況百騎司。” 潛龍衛統領開口道。 “嗯。” 李世民眼中的冷色這才褪去了些許,叮囑道:“既然高明能讓他轉交這份奏章,就說明西海已定。” “你派人前去探查西海之事,朕要知道他都做了些什么。” “是。” 潛龍衛統領應了聲,并未立即離開,而是匯報了一個消息:“陛下。” “近來,河東郡王動作頻頻,除長安外,關中十九縣已經換上了魏王府的官員。” “蒲州刺史、商州刺史收買了二州折沖府,魏王正在借助五姓七望的勢力在陜東安插自己的人。” “陳國公侯君集、潞國公薛萬均在商州購置了田畝,平日里就住在商州莊園。” “好了。” 沒等他說完,李世民有些不耐煩的打斷道:“青雀是個好孩子。” “他這么做不過是為了在高明回來之前編織羽翼。” “些許小事,不值一提。” 此前,李世民曾親自封李泰為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擁有執掌崤山以東的廣大地區的軍政最高權力,目的就是希望李泰支棱起來,跟李承乾對抗。 “是。” 潛龍衛統領眼底掠過一抹陰霾,緩緩退出了甘露殿。 李世民不知道的是他還有最重要的一番話沒有說出來,那就是薛萬徹正在試圖掌控把持宮廷宿衛的左衛。 與此同時。 魏王府,正殿。 一身青色圓領袍,頭戴璞頭的李泰坐在主位上,左下首赫然是庶長子河東郡王李欣,然后是長史杜楚客、御史大夫韋挺、尚書左丞盧承慶、黃門侍郎劉洎等人。 “殿下。” “李君羨回來了。” “想必太子不日就會回京,我們必須早做準備。” “太子手下之人雖然沒有露面,其實力不可小覷。” 面容凝重,盧承慶出聲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