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臣有奏!” 一道突如其來的聲音打斷了殿內的氣氛,幾乎所有人朝著聲源處看去,全都看見了太子賓客、家令趙弘智的身影。 “準奏!” 龍目一掃,李世民沉聲道。 “是。” 趙弘智大搖大擺的走到了殿中央,手捧奏章,高聲道:“啟奏陛下,臣請北方推行小麥,以替代粟米。” “臣于去歲選種,歷時近一年,分別在山東、河北、塞北、隴右等地栽種小麥,已有成效。” “小麥在北方大多數地方完全可以做到一年兩種,輔以人、畜肥,畝產可達2石以上。” “此外,臣命匠人參考秦漢時期的水椎,建設了水力磨坊,使小麥可以去除外殼,磨制成粉,庖廚對小麥粉末制食進行了研究,有制食之法137種,悉數記錄在冊。” ‘我的天吶!’ 一時間,滿殿文武百官無不為之震驚。 兩季小麥,畝產2石以上,這已經遠遠超過了北方現在種植的粟米等糧食作物,僅次于南方的水稻。 如若趙弘智所言屬實,這對于大唐來說,無疑是一件巨大的好事。 而且,從趙弘智的稟報來看,從種植到制食,這已經不是一丁半點的推測,而是完全可以推行的可行方略。 “準奏!” 翻閱了奏章的李世民神情復雜,嘴里吐出一個字。 “臣為太子家令表功!” 吏部尚書楊師道赫然出聲。 “臣為太子家令表功!” 朝中支持太子的官員紛紛出聲請命。 “擬詔:太子家令趙弘智心系民生,于國有功,特賜開國郡公爵,封號:藍田。” 俯瞰下首,李世民沉聲道。 “臣謝陛下隆恩!” 趙弘智連忙叩首謝恩,臉上止不住的喜色。 當然,他心中充斥著的都是對太子李承乾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呼!!!” 注視著趙弘智的身影,在場所有官員神情變得格外復雜,僅僅是一件農事就封了開國郡公,誰都清楚沒有東宮的支持,光靠他一個人怎么可能完成這件事。 “中書令何在?” “臣在!” 房玄齡隨之出身。 “命人將藍田郡公奏章謄抄,發往北方各州刺史府,即日起推行小麥種植。” 盡管心中很憋屈,但李世民并沒有因此昏聵,而是直接以詔書的形式下令北方推行小麥種植。 “臣領旨。” 中書令房玄齡立即應聲。 此時此刻,心中最為窩火的莫過于魏王李泰,因為這一道詔書下去之后,全天下都知道太子家令的功勞,所有人都會將這功勞視作太子所為,太子必然會贏得北方百姓的愛戴,從而聲名大振。 “臣有奏!” 又是一道聲音響徹兩儀殿。 “還來?” 當群臣再度看過去時,一個個都有些腹謗不已,這一次出面的是太子左庶子馬周。 “準奏。” 沒有人看見皇帝李世民的雙手緊緊的攥著,青筋高高鼓起,內心的憋屈已經壓抑到了極致。 “自年初裁撤各州都督以來,宗室藩王多有不軌之事。” “臣以為當召回各王于長安,由宗正寺統一管理。” 馬周義正言辭的說道。 ‘???’ 滿殿文武百官無不面露驚色。 召回宗親藩王,全部聚在長安,這是要做什么? 京兆府尹房遺直臉色直接黑了,一旦藩王回京,京兆府絕對是承受壓力最大的衙門。 “準!!!” 深深地看了一眼馬周,李世民已然明白了,今天這一切都是東宮提前謀劃好的。 正因如此,他才會允準馬周的提請,他想要看看李承乾究竟在做些什么。 “陛” 不少官員還沒來得及反對,就已經閉上了嘴。 魏征死后,朝中再也沒有敢犯顏直諫的官員了,皇帝如今是一言九鼎。 “我干!!!” 魏王李泰心中怒罵不止,這么多藩王回京,他還怎么實行造反大計,總不能把這些藩王全殺了吧。 魏王府一眾黨羽同樣被東宮的騷操作所激怒,一個個滿臉怒容。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