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文成公主也沒多想,連忙坐在了下首,認真的準備聆聽。 此時,慕容諾曷缽同弘化公主對視了一眼,解釋道:“太子殿下之所以在同吐蕃的商榷中言明要公主回門,這不單單是在羞辱松贊干布,更是在為日后覆滅吐蕃提前解除存在的障礙。” “公主如若還在吐蕃,那么,大唐攻伐吐蕃,難免會有所遲疑。” “事實上,東宮對于雪域高原的謀劃早在去歲就已經開始了。” “梁王殿下親臨黨項諸羌,降服近百萬羌人,先后筑造了西寧城、定羌城,開墾農田,劃分草場,近百萬羌人悉如中原百姓,對大唐忠心不二。” “日前,西海大都護裴行儉屠戮了吐谷渾國中一切王公貴族,同樣為吐谷渾百姓做主,登籍造冊,將牛羊、馬匹全部分了下去,派出漢民協助指導開墾良田,種植小麥、青稞。” “西海都護府治下人口約200萬,吐蕃的人口尚且不足400萬,且在烏海一戰損失了三分之二的兵力。” “要知道,吐蕃四面樹敵,象雄、泥婆羅雖是姻親之國,卻跟大唐一樣,重兵把守邊界。” “這么多年來,吐蕃的兵力往往一分為四,三份用于防御來自北邊、西邊、南邊的敵人,剩下一份便是松贊干布的親軍,隨時隨地可以用作機動兵力。” “眼下,北部吐蕃軍隊全軍覆沒,吐蕃必然要調動兵力防御大唐,余下還要應對象雄、泥婆羅,自顧不暇。” “松贊干布根本不明白太子在這里做了什么,那是完全讓兩百萬吐谷渾人、羌人視自己為唐人。” “吐蕃實行封建化才幾年,國中存在多少奴隸,貴族高高在上,兩相對比,孰優孰劣。” “一旦大唐準備完成,等待吐蕃的除了覆亡,別無選擇。” “嘶!!!” 李雪雁美眸圓睜,往日英姿颯爽的臉頰上露出了一抹驚異之色。 “公主。” “且不說太子對你有更深的安排。” “單單是吐蕃,能否撐到你返回都是一個問題。” “你來的時候,這一路應該都看見了,從烏海城到西寧城,一片欣欣向榮。” “你覺得要多長時間,大唐能夠做足準備?” 慕容諾曷缽意味深長的說道。 “這” 李雪雁親父是李道宗,大唐宗室中為數不多的善戰者,她對于軍事并非一知不解。 戰爭之勝者,無非是糧草充足,兵甲犀利,大唐的兵甲跟吐蕃的差距相當明顯,唯一限制大唐進攻吐蕃的便是糧草,以往唐軍無論是從劍南道,還是隴右道出兵,漫長的路途,補給是最大的問題。 可現在不一樣了,吐谷渾故土完全落入唐軍之手,西海軍更是以吐谷渾人、羌人整編而成,從烏海城到邏些城不足2000里,糧草充足的情況下,唐軍根本不需要長途跋涉。 至于糧草問題,她這一路走來,西海大都護府治下,從烏海城到西寧城,黃河沿岸、湟水谷地多是開墾出來的良田,還有數不清的牛、羊、馬匹在牧養。 “公主完全不需要擔心。” “因為,太子殿下需要你,或者說需要用你來拉攏江夏郡王。” “什么?” 聽到這,李雪雁美眸浮現一抹異色。 慕容諾曷缽繼續道:“薛延陀、吐谷渾相繼被滅,黨項諸羌、鐵勒各部臣服。” “大唐已經不再需要擔心來自北面、西南面的敵人,內部會出現一段難得的穩定時間。” “小王雖然在吐谷渾沒有實權,但也曾聽說了長安的消息。” “陛下寵幸魏王,吳王、晉王朝堂爭鋒,三王并列,天下奇觀。” “唯有東宮,太子遠赴塞北,梁王西奔河湟,一飲一啄,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玄武門的血腥味還沒有散去,新的廝殺就要到來,我們回去不知是福是禍。” “夫君。” 不單單是李雪雁色變,就連弘化公主都花顏失色。 “在長安當質子那幾年,我對太子,魏王、吳王、晉王都沒有什么太大的印象。” “短短旬月,我在西寧城目睹太子不過區區數面,勝卻幾年。” “天可汗英明神武,我等夷狄自慚形穢,只可遠觀,不可近前。” “太子如初升之日,普照天下,只要是他的臣民,每個人都能夠得到一絲溫暖。” “我相信不單單是青塘兩百萬之眾對太子死心塌地,草原上的部族一樣如此。” “朝堂之中,傾向于太子之人多如牛毛。” 提到李承乾,慕容諾曷缽臉上滿是崇敬,話里行間充斥著狂熱。 只有在太子的治下,青塘才展露出了別樣的生機,無論是吐谷渾人、漢人、羌人都對自己身為唐人感到榮幸,更對生活充滿了希望,這是他在長安乃至大唐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曾見到的景象,或者這邊是古籍中記載的圣王之道。 “姐夫。”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