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道宗按耐不住心中的欣喜,連忙出聲:“臣以為河源郡王本就在京有府邸,無需另做安排,弘化公主夫婦鶼鰈情深,若建公主府,未免有些不盡人意,倒不如讓他們住回河源郡王府。” “文成公主府由工部營造,還未營造完之前,暫居本王府邸。” ‘呃呃!’ 在場的朝臣們都看出了李道宗的心思,明為出謀劃策,實際上想和女兒見面,一解父女分離之苦。 不過,這些小事,沒有人會主動去提,他們可不會傻到得罪一個當權郡王,皇室宗親。 “準!!!” 李世民順手推舟,同意了李道宗的意見。 “謝陛下。” 李道宗心滿意足的回到了位置上。 “眾卿,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經歷了齊王一事,李世民已經心神疲憊,再也沒有繼續朝會的心思。 可誰曾想,還是有不長眼的站了出來:“陛下,臣有奏!!!” ‘???’ 一眾朝臣紛紛看了過去,竟然是太子詹事岑文本,不免讓人心生懷疑。 “準!” 李世民眼瞼微動,露出了不愉之色。 “啟奏陛下。” “蔥嶺都尉羅通領兵三千,進駐大、小勃律,大勃律王、小勃律王上表臣服,愿歸順大唐。” “大、小勃律的使團已經在路上了。” 岑文本高聲道。 ‘嚯!!!’ 滿殿一片震驚之色,這才多長時間,東宮麾下又覆滅了兩個國家。 就連李世民都有些神色動容,沉聲道:“擬詔,蔥嶺都尉羅通為國開疆,晉開國郡公,封上柱國,追敕其父羅士信為忠義郡王,謚號:義。” “大、小勃律王沐浴王化,加封懷遠郡王、懷恩郡王,賜府邸一座。” “是。” 黃門侍郎接著擬旨。 “退朝!” 說話間,李世民已然走下了御座,轉身離開。 文武百官望著一眾東宮屬官,眼神莫名,大唐建立以來到現在,武將封郡公,上柱國,坐鎮一方者,少之又少,東宮接連出了多個,掌握了大唐邊疆超過三分之二的兵力,很難不令人矚目。 不只是他們,魏王李泰等人心中更是危機感爆棚,這要是讓太子繼續干下去,他們還有機會嗎? 東宮,承恩殿。 “大兄!” 李厥興高采烈的沖向了李象。 “誒!!!” 李象一把抱住了他,兄弟二人就這樣旁若無人的親近起來。 見狀,太子妃蘇子衿臉上滿是笑容,李象自幼由她教養,等同于親子,看到李象如今這般魁梧,又是大唐梁王,她心中怎能不安慰呢。 “母妃。” 玩耍了好一陣,李象這才放下了李厥,有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 “聽下面的人來報,你在河湟做了不少事情。” “身先士卒,被黨項羌人稱之為天將軍,親身赴險,奪取吐谷渾王都。” “還有,率兵剿滅了白蘭等部。” “你呀你。” 蘇子衿用蔥蔥玉指點著李象的額頭,訓斥道:“大唐沒有別人了,要你一個十二歲的小子上陣廝殺?” “你是太子之子,大唐的親王,凡事不要什么都往上沖。” “刀劍長了眼,它也不認識你呀,知道嗎。” “我知道了,母妃。” 李象心中一陣暖意上涌,望向蘇子衿的眼中多為孺慕之情。 “娘娘。” “梁王殿下。” 就在這時,一個及笄之年的美貌少女穿著一身宮裝襦裙走了進來,行了一禮。 “呃呃!” 李象有些不明所以,總不能是母妃看著他一個人,要給他賜婚吧。 可這年齡是不是差得有點大,李象才十二歲,面前少女至少14、5歲。 “這是你徐阿姊。” “出身長城徐氏,南朝梁慈源侯徐文整四世孫女,陳始安太守徐綜之曾孫女,延州臨真令徐方貴的孫女,祖母出自江夏黃氏,南朝陳司空沈國忠武公之女。” “現任果州刺史徐孝德長女,五個月大就開始說話了,四歲熟讀《論語》《毛詩》,八歲擅長寫文章,才名遠播。” 蘇子衿笑盈盈的給李象介紹道。 “哦哦,阿姊。” 李象后知后覺的問候了聲,他大概明白了徐惠恐怕是自己的小娘,未來會成為太子側妃。 不過,他對徐惠印象最深的還是5個月大開口說話,四歲熟讀經典,這簡直是非人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