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殿下。” 其它人同樣抬起頭,一個個眼神凝重的看著李恪。 “本王不知道大兄對于封建王國是如何想法。” “不過,本王知道第一批外封藩王必然有本王、梁王、晉王。” “至于魏王如今所作所為,想來也無需本王多言。” 沒有直接回答崔虞的問題,李恪用了一種比較委婉的方式。 “呼!!!” 頓時,所有人呼吸變得格外急促。 魏王身后站著山東士族之中的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太原王氏一支(晉陽王氏)、蘭陵蕭氏剩下的一支(丹陽蕭氏)及零散的諸多士族。 如若魏王叛亂,那么這些士族無一例外,全都是跟隨叛亂的亂臣賊子,自當為大唐剿滅。 晉王身后是太原王氏主支(祁門王氏),還有關隴門閥,他要在外就封,關隴門閥恐怕會被掏空。 剩下的吳王背后站著淮南士族、江南士族,幾乎整個天下三分之二的世家門閥都涵蓋在其中,他們已經知道結果了,這是太子給他們的一個選擇,更是唯一的生路。 要么像山東士族一樣被屠戮一空,要么跟著吳王在外開疆擴土。 “臣代表安州崔氏表態,原追隨殿下。” 吳王長史崔虞最先下定決心,安州崔氏從博陵崔氏衛州房分出到現在發展為淮南士族之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跟對了人。 吳王李恪在眾多親王皇子中,才能最為出眾,跟著他開疆拓土,成為一個新的國家的頂級勛貴,有何不可? “瑯琊王氏愿追隨殿下。” 中書舍人王弘讓、吳王司馬王弘直第二個出聲。 “陳郡謝氏愿追隨殿下。” “吳興沈氏愿追隨殿下。” “會稽陸氏愿追隨殿下。” 隨后,尚書郎中謝瑜、吳王府記室參軍謝曜、吳興郡男沈智淵、秘書郎陸敦信同樣表態。 “本王在此多謝諸位看重。” “諸位不負本王,本王定不負諸位。” 面向眾人,李恪鄭重回道。 “殿下言重了。” 眾人見李恪許諾,一個個眼中浮現喜色。 就在這時,李恪面容肅穆的補充道:“東宮眼線遍布天下,今日之事還望諸位切記,莫要泄露。” “是。” 所有人不禁表情一變,連忙回道。 東宮下手之狠辣,天下皆知,先屠博陵崔氏安平房,再滅蘭陵蕭氏齊梁房,誰都不敢保證自己真的說漏了嘴會不會面臨被滅族的危險。 “一切還要看這次劇變中,我等能做出些什么成績。” “本王希望諸位勠力同心,一同努力。” 吳王李恪再度出聲。 “請殿下放心,我等必定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沒有一個人在這件事耍滑頭,因為他們跟李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只有李恪向東宮表明了態度,并且做出了努力,太子才會將一塊好的封地賜予李恪,而做為吳王屬官的他們同樣可以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 “時候不早了,來人,送客。” “請!!!” 王府侍從挨個將這些人送出了王府正殿。 “殿下。” 在他們走后,懷胎八月的吳王妃蕭妤走了出來。 “王妃怎么來了。” 李恪趕緊攙扶著她坐下,孫思邈已經替她把過脈,這一胎是男丁,這可是他的嫡長子。 “殿下方才所言,妾身都聽見了。” “不知.” 蕭妤美眸中泛著水波,一臉懇切的看向李恪。 “王妃無需擔心。” “本王已經安排好了,王妃家人皆入王府,與本王一同開疆拓土。” 李恪當然知道她的意思,趕緊寬慰道。 “多謝殿下。” 聽到這里,蕭妤才放下心來,蘭陵蕭氏齊梁房被滅,這些人便是她最后的親人,自然希望他們有一個好的去處,眼下來看,跟在李恪身邊最為穩妥。 “你我夫妻,一體同心,何須如此。” 抓著蕭妤的柔夷,李恪和聲細語的說道。 這話聽在蕭妤耳中,說不出的感動。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