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君羨接著匯報道:“太子殿下召見了太子詹事、太子家令、東宮左衛(wèi)率。” ‘岑文本、趙弘智、薛仁貴!’ 用最快的速度在腦海里過了一遍,李世民沒發(fā)現(xiàn)任何端倪,在他看來,這三個人都只是太子的家臣,并沒有什么特別的。 恰恰如此,這位大唐皇帝心中愈發(fā)疑惑不已,這樣的行為不符合太子李承乾的性格。 “最近,長安可曾發(fā)生什么事?” “長安。” 李君羨想了想,回道:“陛下,日前,四海商行以十萬貫的價格買下了高陽商行。” “陳國公、潞國公從藍田的莊園回到了長安城中的府邸,屢次參加魏王舉辦的宴會。” ‘唰!!!’ 龍目迸射出精光,李世民自顧自的說道:“高陽竟然輸了,這場較量的背后看樣子是東宮贏了。” “侯君集、薛萬均站在了青雀一邊,這一點,朕倒是不意外。” “輔機、褚遂良支持青雀,再加上他們,能不能跟高明掰一掰腕子?” ‘.’ 近在咫尺的李君羨把這番話都收入耳中,心中腹謗不已。 “陛下。” “是否要召太子入宮?” “不。” 大手一揮,李世民自信道:“朕很想看看高明究竟能玩出什么把戲。” “百騎司密切關注太子動向,不必驚動他。” “是。” 李君羨緩緩退出了甘露殿。 角落處,潛龍衛(wèi)統(tǒng)領的一雙眼睛死死地盯著他,彷佛想窺透李君羨身上的秘密。 長安,鄭國公府。 從魏徵死后,這座顯赫勛貴府邸就閉門謝客,魏徵嫡長子魏叔玉承繼了爵位,卻并未出仕,今天卻迎來了一個客人,一個等候了許久的客人。 “殿下。” “這是家父留下的書信,囑咐我一定要交到您手上。” 魏叔玉取出了一卷封好的帛書,雙手捧著遞上前。 “嗯。” 接過帛書,李承乾打開一看,臉上表情變得凝重不已,心神震動。 這是魏徵在死前寫的一封奏章,上面言明了大唐之疾受制于士族,以敦敦善誘的口吻勸諫李承乾做事三思而后行,切不可急躁,并且猜出了他要做什么。 “汝父一生忠君愛國,孤有愧!” 李承乾語氣沉重的說道。 “殿下。” 魏叔玉沒想到這位大唐儲君竟然會這么說,不禁抬頭看向了他。 “鄭國公多次直言進諫,推行王道。” “若非如此,大唐怎么能這么快恢復實力,獲得連場滅國之勝。” “孤知曉他的意思,之所以讓你現(xiàn)在不出仕,就是希望鄭國公府不被風雨驚擾。” “孤答應你,要不了多久,朝廷會以諫議大夫一職召你。” 拍了拍魏叔玉的肩膀,李承乾勉勵道。 “多謝殿下。” 魏叔玉感激涕零的應道。 其父魏徵在玄武門之變后,歸于當今陛下麾下,初授諫議大夫。 諫議大夫有二,掌諫諭得失,為正四品下,左諫議大夫歸于門下省,右諫議大夫歸于中書省,他這個年齡一經(jīng)入仕就被授予這等高位,不可謂不重視。 “鄭國公一向清廉,又無其它進項。” “你雖然承爵,卻并無實質(zhì)意義上的食邑,要養(yǎng)活這么一大家子,著實不易。” “來人。” 李承乾大喝了聲。 “殿下。” 隨從立即取出了一疊田契,放在了桌案上。 “殿下。” “這” 魏叔玉看得有些愣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不管贈多少金銀,終究有用完的那一天。” “這一千畝地位于渭水河畔,算是孤的賞賜,你可交予族人耕種,亦可收一些佃戶。” “孤有一件事須得先跟你說清楚,大唐的爵位承襲自孤始,將會走上一條不一樣的道路,文武分明。” “所以,你身上這個鄭國公爵位很可能會沒有。” 凝視著魏叔玉,李承乾一字一句道。 “殿下說的哪里話。” “大丈夫,功名馬上取,這本就不是我自己的東西,交出去又何妨!” 魏叔玉展現(xiàn)了不一樣的氣度,對于鄭國公爵位沒有半點留戀。 “好。” 見狀,李承乾滿意的離開,只留下那一千畝良田的地契。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