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優質馬種有突厥馬(烏珠穆沁馬)、鐵勒馬(蒙古馬)、天山馬(伊犁馬)、河湟馬(河曲馬)等等。” “最為優質的戰馬莫過于大宛天馬和青海驄。” “昆吾原上已經培育出了數千匹青海驄,河中行省正在將上百匹大宛種馬送往昆吾原。” “朕希望太仆寺可以從天下各個行省中招攬人才,結合各優質馬種,繁育出最為出色的唐馬,唐馬將做為大唐軍隊的戰馬,馳騁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是。” 太仆寺卿蕭銳認真記下。 “還有一件事。” “馬與驢媾合可以誕下騾子,騾子的壽命通常可達三十年。” “繼承了繼承了馬和驢的優點,具有較強的耐力、適應性和負重能力,相較于馬,更容易飼養。” “通常情況下,對于劣馬的處置,大多是宰殺,這無疑是巨大浪費。” “要是能夠把這些劣馬用來繁育騾子,可以緩解大唐畜力不足的現狀。” “咳咳。” 聞言,在場眾人都有些面色怪異。 大唐皇帝陛下公然討論馬和驢交配的事情,這要是傳了出去,天下人還不得引以為飯后談資。 唯獨李承乾本人不以為然,騾子可是古代社會中最重要的畜力之一,必要時候可以當做坐騎用,滿清末年,捻軍就是騎著騾子暴揍蒙古騎兵。 “臣定會牢記于心。” 太仆寺卿蕭銳鄭重回道。 “七彩青苔養豬的效果如何?” 李承乾的目光落在了司農卿趙弘智的身上。 “好,實在是太好了。” 提及此,趙弘智臉上止不住的喜色,說道:“陛下。” “只要有足夠的糞便,七彩青苔就能夠不斷生長,而且,豬特別喜歡吃七彩青苔,其肉質變得鮮嫩。” “關隴行省、三晉行省、江淮行省已經完全推廣開了,司農寺計劃在今年十月之前將七彩青苔推廣至各個行省,配合高產作物,確保家家戶戶有余糧、年年歲歲有肉吃。” “那就好。” 李承乾滿意的點了點頭,接著看向內務府總管杜荷:“八百里秦川經渭河、涇河、洛河沖積,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南倚秦嶺,北界高原,內務府從即日起收購關中所有良田,以為皇莊。” 渭河平原面積39064.5平方公里,折合近六千萬畝土地,只要開墾出三分之一,栽種高產糧食作物,足以養活大唐現在的人口,這里臨近終南山,終南山中埋藏的的三階靈脈會不斷釋放出靈氣,侵染周圍土地。 長此以往,關中平原必然是整個大唐世界靈氣含量最高的地方,必然要掌握在皇帝手中,才能發揮出最大效力。 “陛下。” “關中平原上生活著數百萬百姓吶!” 內務府總管杜荷張大了嘴巴,有些不敢相信道。 “那又如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朕讓內務府收購這些良田并非是強取豪奪,這些土地納入皇莊之后,他們可以向終南山的百姓一樣成為皇家佃戶,難道他們會不愿意?” 面色一沉,李承乾冷聲道。 “那肯定不會。” 杜荷想都沒想,脫口而出。 終南山的十幾萬百姓成為了皇家佃戶之后,只需要負責種植內務府交代的作物,內務府不僅為他們發放糧食,還有固定的酬勞,他們的生活比自己種地來得好太多了。 天下間最強大的人莫過于皇帝,這些百姓成為了皇家佃戶之后,就連勛貴都不敢隨意欺壓他們。 別說關中數百萬人,就是天下人恐怕都巴不得自己的田地被納為皇莊,自己也成為皇莊一員。 “那不就是了。” “你還擔心什么?” “是。” 杜荷這才反應過來,應道。 “陛下。” 等候已久的軍器寺卿竇懷悊將幾份圖紙一一遞上,補充道:“這是軍器監的大匠根據西海將作坊提供的圖紙制造出來的兵甲,錦衣衛的繡春刀、親軍翊衛的雁翎刀,還有麗竟門、東廠的柳葉劍。” “工部為郡兵、縣兵生產出來的主要是橫刀、長矛、包鐵圓盾、弓弩、皮甲、鐵甲等。” “而我們與中軍大都督府商議過了,為中央禁軍十二衛配備的瘊子甲、雁翅刀、長槊、神臂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