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個個錦衣衛相繼離開了圓臺,站在了外圍。 “安放靈石。” 大手一揮,錦衣衛千戶高聲吩咐道。 “是。” 上百名錦衣衛分別取出了一枚天青色晶石,全都安放在了圓臺上面的孔中。 下一刻,一道天青色光柱沖天而起,通天徹地,散發著朦朧的氤氳,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 無獨有偶,長安西內苑中,一個更加碩大的漢白玉圓臺似乎接收到了訊息,同樣散發著天青色的光芒。 “陛下。” “傳送陣已經核準。” “目前接入的子陣毫無阻礙,隨時可以進行第一次傳送。” 錦衣衛指揮使李君羨連忙稟報道。 “哦?” 正在批閱奏折的李承乾抬頭一看,淡淡道:“既然準備的差不多了。” “那就讓吳王、齊王、晉王來一趟。” “看看誰先前往分封。” “是。” 御前內侍匆匆下去傳詔了。 “陛下。” “末將想求一個恩典。” 李君羨糾結了好一會兒,才咬著牙出言道。 “你想讓朕尋一位親王,讓李君協任衛將,前往就封。” “你想清楚了沒有?那可是你的嫡長子。” 眼瞼微動,李承乾一語道破他的想法。 這不只是李君羨,兵部、大宗正院近來接到了不知道多少勛貴子弟希望任藩王衛將,隨同就藩的請求。 畢竟,自那日端午夜宴以后,大唐就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諸多勛貴修煉了《長春功》,沉疴盡蛻,壽命延長,爵位能夠帶來的福利更是不必說,沒有人愿意提前退下,將爵位傳續給子嗣。 在這個時候,原本充當接班人的這些勛貴子弟就變得可有可無,陪同藩王開疆拓土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武連郡公李君羨的嫡長子李義協才24歲,被譽為趙郡李氏的青年俊杰,可不簡單。 “回陛下。” “末將已經想明白了。” 李君羨一字一句地說道。 “那好。” 李承乾淡淡道:“越王李貞擅長騎射,愛好文史,治君理政頗有才華。” “母族涿郡燕氏,祖孫三人歷經西魏、北周、隋三朝,官居高品,為北朝軍事貴族。” “如若你能說服趙郡李氏支持李貞就封于外,李義協便可為越王左衛將。” “告訴他們,隴西李氏本族已經決意支持諸王就藩。” “是。” 聞言,李君羨心中一激靈,連忙應聲。 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同屬五姓七望,除此之外,只剩下一個滎陽鄭氏。 前者已經答應了下來,想必滎陽鄭氏也在陛下的算計之中,趙郡李氏必須做出一個選擇,這不是通知,而是皇帝的命令。 不多時,李君羨懷著沉重的心思離開了太極宮,吳王李恪、齊王李佑、晉王李治卻滿懷期冀的進入了甘露殿。 “陛下。” 三人不約而同的行了一禮,君臣之義明晰。 “來了?” 李承乾看了一眼,吩咐左右:“把東西拿出來。” “是。” 左右內侍取出了一副地圖,上面用朱砂勾勒出了四個地方。 ‘哦吼!’ 李恪、李佑、李治對視了一眼,彼此臉上的興奮之色根本壓抑不住。 三王的王府屬官、親軍護衛都指揮使司也早都配備齊全了,一切準備就緒,只等春風。 “身毒(南亞)、尼羅洲(非洲)、殷洲(北美洲)、商洲(南美洲)。” “象兒已經選了殷洲,你們可以各自擇其一。” “尼羅洲還需要等一段時間,帝國已經在準備向大食開戰了,大食滅亡之后,才能向尼羅洲開拓。” “三個地方的情況,你們或多或少也了解了一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