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獨孤盛、獨孤開遠。” “你們對獨孤閥與王世充爭奪洛陽一事怎么看?” 成象殿中,李承乾看著甲胄在身的一中年、一青年,淡淡道。 獨孤盛,北周上大將軍獨孤屯之子,隋右屯衛將軍;獨孤開遠,獨孤信的庶長孫,蜀國公獨孤羅兒子,隋太子千牛備身,二人出自四大門閥之中的獨孤閥。 “唐皇。” 獨孤盛目光幽深道:“獨孤閥不同于李閥、宋閥,擁有關中、嶺南。” “更不比宇文閥,宇文傷是天下少有的強者,宇文化及、宇文成都、宇文無敵都是后起之秀。” “閥主獨孤峰不過是先天初期,資質平平,若非尤楚紅實力為先天中期,恐怕根本鎮不住洛陽局面。” “除了他們兩個,只有獨孤雄是先天武者,尤楚紅次子獨孤霸生性暴戾,不過是半步先天。” “獨孤峰嫡子獨孤策行事荒誕不羈,武學修為更是一塌糊涂,唯有其女獨孤鳳天賦卓絕,一手劍法精妙,縱然是先天武者都不敢小覷。” “之所以獨孤閥能夠和王世充在洛陽平分秋色,這和魔門有關。” “魔門兩派六道之中的老君觀以洛陽為地盤,八大高手之一的「妖道」辟塵化身大商人榮鳳祥繼上官龍之后執掌洛陽幫,現在更是試圖掌握天下商業。” “他和王世充之間同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女榮姣姣身份模擬兩可,與大明尊教似有所關聯。” “今日這道圣旨下發至東都,王世充必將掌握整個東都局勢,獨孤閥再也壓不住他了。” “我想您之所以這么安排,應該跟李閥有關。” “繼續。” 李承乾挑了挑眉,示意道。 “李閥閥主李淵年少游歷江湖,與慈航靜齋掌教梵清惠有過旖旎之時。” “慈航靜齋就坐落在終南山帝踏峰,正道奉其為首,傳聞歷代傳人皆下山輔佐真龍。” “這一代的慈航靜齋圣女師妃暄在江湖武林中落得一個好名聲,屢屢為李閥張目,尤其是看好李閥二公子。” “中原武林唯一的大宗師[散人]寧道奇與佛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慈航靜齋和靜念禪院同氣連枝。” “相較于魔門兩派六道勾心斗角,邪王石之軒不出,陰后祝玉妍根本沒有整合的實力,猶如一盤散沙。” “正道以佛門為主,慈航靜齋、靜念禪院,還有四大圣僧,這種力量已經讓李閥站在了諸侯頂點。” “唯有扶持王世充,使其掌握東都,才能牢牢地封鎖李閥出關的道路。” 獨孤盛一股腦的把心中的猜測全都說了出來。 “不錯。” 微微頜首,李承乾贊賞道:“那你認為王世充可堪大用嗎?” “王世充其人剛愎自用,猜忌心重,實不能為明主。” 獨孤盛沒有遮掩,坦然開口:“長子王玄應,軟弱無能、貪生怕死,一介紈绔子弟,倒是次子王玄恕,溫文爾雅,禮賢下士,頗有君子之風。” “末將以為王世充武學修為不弱,先天中期,坐鎮洛陽,并無不妥。” “只是他失去了掣肘,難免狂妄自大,為李閥所破。” 獨孤閥一直是東都洛陽的地主,經營上百年,對于王世充的了解可以說是深刻透徹。 “來人,將東西予他。” 擺了擺手,李承乾吩咐了聲。 “是,陛下。” 東廠番子直接將一份圣旨遞給了獨孤盛。 “呃呃!” 微微一怔,獨孤盛打開一看,整個人露出了驚詫之色。 “數月前,楊廣下詔以越王楊侗為東都留守,以郭文懿、元文都、段達、王世充、皇甫無逸、盧楚、趙長文等人共同輔佐,東都稱之為洛陽七貴。” “此番,王世充受封為鄭公,錄尚書事、開府儀同三司,轄制東都洛陽,從征河南,大權在握。” “正如你所說,其人可用,不可倚重。” “獨孤閥之中,除了你,我不認為誰可堪大用,尤楚紅不行,獨孤峰更不行。” “獨孤開遠、獨孤雄都聽你的話,想來你對于獨孤閥的影響力不小。” “既如此,我便讓蕭皇后以大隋朝廷的名義擬了一份詔書,越王楊侗遷豫州牧,郭文懿遷別駕,元文都遷治中,盧楚遷從事,皇甫無逸遷主簿,段達遷河南尹,趙長文遷倉部侍郎,掌河陽倉、回洛倉、含嘉倉、常平倉,各授倉監、倉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