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八十七章:起死回生-《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3/3)頁

    張安世忙道:“陛下,臣叫張安世,郭得甘只是化名?!?

    朱棣道:“那朕就賜名你張安世叫郭得甘,來人,記下,待會兒下旨?!?

    張安世覺得這就有點(diǎn)不講道理了,便道:“話不能這樣說,可不能這樣強(qiáng)人所難,再者說了,這生辰八字也對不上啊?!?

    張安世繼續(xù)努力掙扎。

    朱棣則是意味深長地看了張安世一眼,道:“誰說對不上?你確定你在黃冊戶籍中的生辰八字,不是司禮監(jiān)記下的生辰嗎?”

    張安世:“……”

    徐皇后見狀,卻是笑了,勸慰道:“陛下,孩子們的事,不要強(qiáng)迫過甚,安世是個懂事的孩子,慢慢就會想通的,臣妾思來想去,這事兒確實(shí)是操之過急了,才惹來了這個誤會?!?

    “所以臣妾以為,還是給張安世,不,給郭得甘一點(diǎn)點(diǎn)時間吧,等他長大一些,想要娶媳婦了,自然也就甘之如飴了?!?

    朱棣忍不住便滴咕道:“他娘的,娶個媳婦而已,又不是上刀山下火海,這有什么可想的?!?

    不過朱棣自然明白徐皇后的意思,便又和顏悅色地笑了起來,道:“嗯,很有道理,說來說去,不還沒有下六禮和聘書嗎?孩子年紀(jì)還小,這也是常有的事,張安世啊,朕為了你的婚事,可是操碎了心了,你還不謝謝朕?”

    張安世:“……”

    見張安世不吭聲,朱棣反而樂了,笑了笑,便看向徐輝祖道:“你看如何?”

    朱棣依舊語氣很不客氣。

    徐輝祖也一副好像沒將朱棣放在眼里的樣子:“看靜怡的心思?!?

    朱棣道:“朕倒是覺得靜怡方才……”

    這話突然就頓住了,只見徐皇后扯了扯朱棣的袖子。

    朱棣不禁道:“這又有什么不可說的,咋什么都不能說?”

    徐輝祖卻已站起來,道:“我待罪之人,自當(dāng)回該回的地方去?!?

    說罷,也不等朱棣再說什么,轉(zhuǎn)身便走。

    朱棣不禁氣得牙癢癢,等徐輝祖走了,朱棣才罵道:“這老匹夫,看看這個老匹夫,哼,不忠不孝,無君無父!”

    似乎,總算事情塵埃落地。

    暫時只有張安世受傷的世界。

    張安世知道,遲早自己是要‘同意’的。

    主要是這事兒太突然,讓他有點(diǎn)無法接受。

    朱高熾和張氏倒是喜氣洋洋,覺得自己的兄弟似乎連婚事都有了著落,等將來成了親,就越發(fā)的穩(wěn)重。

    何況……中山王徐達(dá)之后,可謂大明最頂級的豪門,且不說出了一個皇后,一個貴妃,還有兩個國公,甚至還有一個追贈的親王爵位,絕不會辱沒張家。

    朱棣此時慢慢恢復(fù)了神智,他對朱高煦已有些不滿了,看了一眼朱高熾,突然道:“太子?!?

    “兒臣在。”朱高熾連忙上前。

    朱棣便道:“過些時日,科舉即將開科,科舉乃是掄才大典,事關(guān)社稷,這件事,就交給你來辦吧?!?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科舉確實(shí)是天大的事,現(xiàn)在陛下將這事全權(quán)交付給太子朱高熾,可見朱高熾在朱棣的心目之中已明顯地上了一個臺階了。

    不過這雖是信任,可也是千斤重?fù)?dān),因?yàn)榭婆e……太難了。

    朱高熾聞言,既有些激動,可同時……也有一些緊張。

    明初的時候,圍繞科舉的問題,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樁天大的桉子。

    即所謂的南北榜桉。

    這個桉子還得從洪武三十年說起,當(dāng)年京城會試,中榜者竟然全是南方士子,北方讀書人一時不忿。于是流言四起,許多人認(rèn)為當(dāng)時的主考官乃是南方人劉三吾等人徇私舞弊。

    朱元章便下令再閱試卷,但北方的讀書人仍沒有合格中榜的人。接著有人舉報劉三吾等人受賄,將北人水平低的卷子上交,以圖蒙混過關(guān),惹得朱元章大怒,于是將劉三吾貶死邊關(guān)。此后為了平衡北人的怨氣,朱元章重新出題錄取了六十一名的北人士子。

    南北榜桉,堪稱南北勢力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交鋒,這標(biāo)志著南北矛盾成了明朝權(quán)力分配中的主要矛盾。南北榜桉雖然被處理了,但此后建文、永樂兩朝科舉的焦點(diǎn),仍在南北士子如何錄取上。朝堂上的南北官僚對此也吵吵鬧鬧。

    可以說,任何一期的科舉,都會制造出巨大的爭議。

    不只如此,科舉的平衡問題也關(guān)系到了國家的根本。

    朱元章當(dāng)時因?yàn)榇髓翊箝_殺戒,也有深層次的原因。

    正所謂得國之正,唯漢與明,這短短的八個字,絕不是虛言。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除了明朝的創(chuàng)建來源于驅(qū)逐韃虜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大明朝是自唐朝之后,第一次恢復(fù)了北方故地,彌合了南北漢人的大一統(tǒng)王朝。

    后世之人,可能對此并沒有過多的感觸,天然認(rèn)為南北漢人同出一源,并沒有內(nèi)外之別。

    可是明初時,卻不是這個樣子。

    要知道,從公元九百年開始,大量胡人進(jìn)入中原,異族開始進(jìn)入了漫長的統(tǒng)治北方時期,于是燕云十六州痛失,再之后,北宋滅亡,南宋建立,整個天下,其實(shí)一直都是南北朝割據(jù)的時代。

    直到元朝實(shí)現(xiàn)了短暫的一統(tǒng),可這元朝的統(tǒng)治者們,卻刻意將北方漢人定為三等人,而南方漢人定為四等人,如此一來,南北之間足足四五百年來,其實(shí)都是割裂的。

    他們雖然繼承人同樣的文化,流淌著同樣的血液,卻被割據(jù)一方的統(tǒng)治者們強(qiáng)行割裂開來。

    后世曾有無數(shù)的民族,明明同出一源,卻因?yàn)榉N種原因,反目成仇,以至兄弟相殺,手足相殘。

    而到了大明開始,這分裂了五百年的南北漢人,才開始真正的進(jìn)入了大一統(tǒng)的王朝。

    可即便如此,在大明初期,彼此之間的習(xí)俗還是略有分別,比如南方人崇文,而北方因?yàn)槌D甑膽?zhàn)亂,因而更加的尚武。

    于是,在朱元章定下了科舉之后,這種矛盾就開始顯現(xiàn)了。

    朱元章定下科舉的目的,倒不是因?yàn)檫@些會做文章的讀書人當(dāng)真能夠成為合格的官員,本質(zhì)上,他的目的就是通過科舉的手段,讓天下的人才進(jìn)入自己的朝廷而已。

    所以無論南北,人們爭相讀書,寄望于能夠鯉魚躍龍門。

    可南北榜桉,卻將南北之間的矛盾凸顯了出來,南方讀書人有數(shù)百年讀書做官的傳統(tǒng),家學(xué)淵源深厚,本身就占盡了優(yōu)勢。

    而北方人的大族因?yàn)槌D甑恼鲬?zhàn),家族以培育武人為傳統(tǒng),無論是在家學(xué)淵源還是學(xué)習(xí)風(fēng)氣方面,都遠(yuǎn)不如南方讀書人。

    等到科舉一放榜,結(jié)果能中榜的北方人寥寥無幾,北方讀書人的引發(fā)的不滿可想而知。

    而對于朝廷而言,一旦北方讀書人覺得科舉無望了,才是大問題,要知道…歷朝歷代,混亂的源頭,十有八九都是那些科舉落第之人,深感自己前途無望才引發(fā)出來的。

    太祖高皇帝朱元章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直接舉起屠刀,解決掉產(chǎn)生了問題的人。

    而到了建文皇帝時期,卻因?yàn)榻ㄎ幕实蹖ψx書人出身的文臣們信賴有加,推翻了朱元章的國策,于是……建文二年的科舉直接鬧出了狀元胡廣、榜眼王艮、探花李貫,都是江西吉安府人,而且連二甲第一名吳博、第三名朱塔,也都是江西人,在前6名中,江西人就占了5名,北方讀書人別說喝湯,就連湯渣都沒喝到的局面。

    可以說,朱棣能夠靖難成功,和大量北方世族在這個過程中推波助瀾不無關(guān)系。

    畢竟……在如今承平的大明朝,唯一進(jìn)入朝廷的方式就是科舉,科舉沒有希望,那還讀什么書!回去投了當(dāng)初的燕王一起拿下南京城,奪了建文皇帝的鳥位,難道不香嘛?

    而現(xiàn)在……新朝新氣象,朱棣登基,這永樂朝的第一場科舉,對于朱棣來說,就是一場大考!

    因?yàn)槿绻窠ㄎ某粯?,那么就違反了太祖高皇帝建立科舉的初衷。

    可若是學(xué)太祖一般,你們這些南方考官們玩過頭,最后從狀元到榜眼,再到探花,包括其他的進(jìn)士十之八九都是南方讀書人,我便將你們統(tǒng)統(tǒng)砍了,那就糟了!

    因?yàn)槟戏阶x書人也不敢去考了,畢竟人家考試最多落第,可你這考試,他比較費(fèi)命。

    總而言之,對于朱高熾而言,這科舉既是父皇在試探自己是否有挑起大梁的能力,可同時,一個不好,也可能吃力不討好,因?yàn)檫@一碗水,端不平。

    朱高熾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父皇似乎也是在對自己進(jìn)行一場大考,于是抬頭看了一眼朱棣,卻見朱棣正滿懷期望地看著自己。

    最后,他還是毫不猶豫地應(yīng)諾道:“兒臣遵旨。”

    朱棣滿意地頷首,而后感慨道:“張安世,只怕要留在大內(nèi)兩日,讓他在此盡心照顧靜怡吧,靜怡現(xiàn)在不宜輕動,先在宮中將養(yǎng)兩日?!?

    聽到這話,朱高熾便瞥了一眼張安世。這一次,他決定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小舅子賣了。

    于是他道:“兒臣以為如此甚妥?!?

    張安世:“……”

    ……

    宮中的日子很無聊。

    因?yàn)檫@是后宮大內(nèi),而張安世是個男子,宮中本就不允許男子隨意入內(nèi)的,這一次屬于特殊的情況,因而張安世在這里,幾乎隨時被十幾個太監(jiān)的眼睛盯著。

    而且張安世也絕不允許隨意出入大內(nèi)其他地方。

    好在朱棣還算貼心,讓人給張安世送來了一本《春秋》。

    畢竟,張安世比較愛看嘛。

    徐靜怡的病情,還算穩(wěn)固,已經(jīng)開始在慢慢的恢復(fù)了。

    只是這等照料人的事,張安世并幫不上什么忙,更多時候,張安世只是在一旁蹲著。

    不過人在窮極無聊的時候,難免會開始胡思亂想。

    好在百無聊賴的兩日之后,朱棣來了。

    朱棣今日見到張安世的時候,尤其是親昵,一改往日的罵罵咧咧,先問:“住得慣吧,若是住不慣,朕讓人收拾一個殿,不怕,有什么事兒,都和朕說,你可不是一般的皇親,朕對你的感情是不一樣的。”

    張安世心里打了個哆嗦,眼皮子下意識的開始跳起來。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