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滿載而歸-《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3)頁
這算不算拍馬屁拍到了馬屁股上?
他表示很無奈啊!
朱棣倒是在此時猛地想起了什么,道:“紀綱現在怎么樣了?”
亦失哈變得謹慎起來,他悄悄看一眼朱棣,才道:“紀指揮使,斬了自己的手……現在正在養傷。”
朱棣本是臉上掠過了一絲殺氣。
可聽了亦失哈的話,卻頗感意外。
“傷勢如何了?”
“不太好。”
朱棣淡淡道:“賜藥吧。”
亦失哈心里嘆息,他不得不承認,紀綱確實有他的過人之處,這個人……對自己太狠了。
原本寧王的事,這口黑鍋,紀綱是背定了,可以說是必死無疑。
誰料他會通過自殘的方式來挽回陛下的心呢?
原本寧王之事,看上去魯莽,可畢竟,紀綱也顯示出了自己的忠誠,如今又通過自殘,讓原本對他生厭的陛下產生了幾分同情。
亦失哈壓下心緒,恭謹地道:“奴婢遵旨。”
…………
一艘船,徐徐地通過碼頭,抵達了夫子廟碼頭。
這船中,傳出了撕心裂肺的咳嗽聲。
一個仆從躡手躡腳地進入了烏篷船中的烏篷,低聲道:“已到了南京了,主人是去拜會……”
“不必拜會……”這書生咳嗽著,苦笑搖頭,他捂著自己的心口,又咳了幾下,方才道:“他們知道我在南京城即可,我聽聞棲霞是個好地方,雖不是在南京城內,如今卻也是商戶云集,好不熱鬧。不如……就在那兒尋個地方落腳下榻吧。”
這仆從皺著眉頭道:“主人……那里可是張安世……”
書生微笑道:“我不過是一個帶病的書生而已,不值一提,那張安世乃是貴人,如何會關注在我的身上?不要多慮,按我吩咐去辦吧。”
書生語氣雖是隨和,可仆從再不敢反駁,便道:“是。”
“漠南那里,可有什么消息?”
“韃靼那邊……本打算趁熱打鐵,襲大寧,可聽聞朱棣沒有誅朱權,大失所望,終究還是放棄了計劃。”
“哎……大汗太急了。”書生嘆口氣道:“凡成大事者,都要徐徐謀劃,一招制勝。不過他能放棄計劃也好。”
說著,這船中,便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只是很偶爾的傳出咳嗽聲,可那咳嗽聲,撕心裂肺。
………………
至歲末。
寶船的船隊終于回航。
當一艘艘的寶船,出現在松江口岸時,奉永樂皇帝之命,迎接鄭和的文淵閣大學士解縉,率禮部諸官,站在碼頭上,看著這無數的艦船歸港。
滿當當的西洋香料、奇貨,開始搬下寶船。
無數的腳力如螞蟻一般,將許多的貨物卸下,運往碼頭。
更有許多百姓,紛紛來到港口處翹首以盼,一時之間,商賈云集,百姓人頭攢動。
解縉的心里,頗有些不是滋味。
身后幾個禮部的大臣低聲道:“勞民傷財啊,這一艘艘的艦船,俱是民脂民膏,觀之令人生寒。”
“是啊,真教人如芒在背,這無數百姓的脂膏,變成了一人一家的功績……”
解縉回頭瞪了他們一眼。
這兩個官員連忙噤聲。
解縉這才溫和地道:“要慎言,也要有大臣之體。”
“是,解公,下官知錯了。”
解縉便沒有再說什么,見旗艦上,有人簇擁著一人下船,便迎上去,與之見禮。
鄭和消瘦了許多,一臉的疲憊,此時他雖穿戴一新,可再新的衣衫,穿在他的身上,他都顯得落魄。
舔了舔腥咸嘴唇,鄭和在解縉行禮之后回禮,而后與解縉寒暄。
次日,鄭和奉旨入京。
在宮廷,朱棣和鄭和談了一夜。
這一夜,燈火冉冉,鄭和說到海中的危險,各國的風土人情,航海的技巧,隨行的軍民發生的趣事,以及艦船的損失,還有從天下各處搜羅來的寶貨。
“陛下,鄧公公此番西行,卻不知如何。”鄭和感慨地道:“即便是奴婢,也欽佩他的勇氣,人在海外的時候,度日如年,每一個人都巴不得……哪怕早一個時辰回航,這鄧健卻依舊固執起航楊帆,即便不葬身汪洋大海,這其中的艱辛和苦痛,卻也非人所想象。”
朱棣也不禁嘆息道:“是啊,張安世那個小子……可把人坑苦了。若是鄧健將來回不了航,朕要給他立祠。”
鄭和點頭道:“還有一事,就是臣這邊,帶回來了大量的寶貨……還需清點。”
朱棣想了想道:“這就不勞你了,你回程辛苦,教文淵閣,讓他們與禮部和戶部……售賣這些寶貨吧。”
鄭和道:“是。”
這些寶貨,大多都是西洋的香料,還有象牙,以及其他的特產。
宮中也不可能全部收藏起來,留著也沒用,只能進行處理之后,換成金銀。
于是在第二天清早的時候,解縉等人剛剛入宮坐定。
便有旨意來,讓文淵閣拿出一個處理寶貨的章程。
解縉幾個不敢怠慢,先是查看了寶船船隊的賬目。
而后,解縉便看向胡廣和楊榮道:“下西洋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得來的,不過是一些所謂的寶貨,我大明富有四海,怎會稀罕這西洋人的這些破銅爛鐵?只是……蚊子大小是一塊肉,能夠彌補一些國庫的不足,就彌補一些吧。依我看,讓戶部倉部主事劉文君來處理這些寶貨吧,他擅長經濟之道,這些許小事,足可以勝任。”
胡廣道:“解公拿主意便是。”
倒是楊榮皺眉道:“這么多的寶貨,卻只讓戶部倉部的主事來處置,是不是……過于輕浮了一些?”
解縉露出了不悅之色,道:“朝廷又非是棲霞,錙銖必較,成日言利?難道還讓戶部的部堂和侍郎來處理這些事嗎?劉文君這個人,兩袖清風,為人正直,文章寫的也極好,乃是難得的干吏,讓他來辦,朝野內外,也都放心。”
他說到了朝野內外,卻讓楊榮無話可說了。
其實楊榮很清楚,若是自己繼續爭執,對方可能就會扣一個大帽子來了。
像楊榮這樣的文淵閣大學士,還是很看重名聲的。
便只好默不作聲。
……
于是,一百多船的寶貨開始發賣。
另一邊,張安世也是磨刀霍霍。
此次,鄧健雖然沒有回來,可是棲霞組建的船隊,卻也帶回來了三十多船滿當當的寶貨。
雖說遠遠不如朝廷的船隊,這寶貨的數目,也不過是朝廷的兩三成而已。
可張安世卻是眉飛色舞,高興得不得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