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斬殺殆盡-《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1/3)頁
面對這個問題。
張安世整個人都懵了。
雖然他一向謙虛,可也從來沒有問過別人這樣的問題。
而至于他對朱棣的印象,卻是狂妄、自大。
而這樣一個狂妄自大的人,此時竟提出這么一個問題。
這……不是開玩笑嗎?
于是張安世又忙看向亦失哈。
亦失哈卻比張安世更慫,直接低垂著腦袋,大氣不敢出。
若是連亦失哈都如此,那么張安世做出的基本判斷就是,這事很大,問題很嚴重。
于是張安世干笑道:“陛下何出此言?”
朱棣沉著臉道:“朕越發感覺到,朕就是那個妄自尊大的傻瓜,愚蠢得不可救藥。”
隨即,朱棣凝視著張安世道:“你不必擔心,你干的很好。”
張安世并不覺得輕松。
張安世道:“陛下不妨坐一坐,只怕陛下有些乏了,不如在此喝一口茶,好好地歇一歇?”
朱棣道:“吃不下,也坐不住。”
他搖著頭:“朕心里有一個疑問,這個問題,叫朕實在寢食難安。”
張安世便道:“敢問陛下的疑問是……”
朱棣抬頭,認真地看著張安世,道:“張卿家,你說……這當今,是誰家的天下?”
張安世心說,不會說是我張家的吧?不會吧,不會吧。
張安世臉色微微一變,便連忙道:“當然是陛下的,陛下富有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軍民百姓,俱為陛下的子民,九五之尊,難道……這還有什么疑問嗎?”
朱棣搖頭,嘆息道:“不對,伱說的不對,這不過是名義而已,依朕看來……這天下不是我家的,朕不過是廟里的泥菩薩,真正當家做主的,未必是朕。”
張安世此時此刻終于理解亦失哈的感受了。
這話題可不興繼續展開來說啊,難怪連亦失哈現在也裝聾作啞。
卻在此時,朱棣抬頭道:“隨朕擺駕回宮吧,你也去。”
張安世能說什么,這個時候,朱棣說什么都是對的,于是立馬道:“是。”
朱棣沒再說什么,顯得有幾分落寂,帶著人擺駕回宮。
只是沿途抵達碼頭,打算坐渡船回南京的時候。
悶著臉的朱棣,突然聽到一連串的咳嗽。
隨即,他目光朝一個角落里瞥了一眼。
卻見一個書生,帶著一個老仆,似乎在和沿途的貨郎說著什么。
朱棣眼睛直勾勾地看向那書生。
眼看著渡船就要走了。
亦失哈小心翼翼地催促道:“船要走了,陛……您在看什么?”
“沒什么………”朱棣抿抿嘴,平靜地道:“以為遇到了一個故人……”
亦失哈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這陛下的故人,哪一個如今不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就算是當初北平王府那兒的狗,現在說不定都是千戶的官身了。
怎么還會有……這樣的故人?
“朕應當是看錯了。”朱棣收回目光,隨即信步向那渡船走去。
…………
“咳咳……咳咳……”
書生拼命地捂著自己的嘴,這棲霞不知何故,讓他的咳嗽反而越發的厲害起來。
他從貨郎那兒買了一個炊餅,拿荷葉包了,提在手上,雖有身體的病痛,不過他的臉上卻帶著寫意。
“你說……什么拍賣?”
貨郎做成了一個買賣,心情不錯,笑呵呵地回應道:“其實小的也不知道,只曉得許多商賈都來了,所以今日格外的熱鬧,往日這里的買賣就好,今日的買賣就更不必說了,哎,早知如此,昨夜的時候,就該讓俺婆娘多烙一些餅的,你瞧,這才正午不到,就差不多要賣光了。”
“此地……確實熱鬧。”
“何止是熱鬧,那安南侯,就是咱們棲霞的財神爺,有他在,大伙兒都說,這兒可以賽南京了。”
“怎么,那安南侯……似乎在此頗的人心?”
“怎么不得呢?若不是他在,棲霞這么多百姓,哪一個有安生的日子,還有這么多的商賈……”
書生微笑著道:“你說的對。”
說罷,信步便走。
他面上依舊保持著微笑。
老仆小心翼翼地追上他,隨即和他一同進入了一個租賃的小院落。
見書生一面咳嗽,一面露出喜色,老仆憂心忡忡地道:“主人,那張安世如此得人心,難道不該是應該憂慮的事嗎?這張安世……”
書生深吸一口氣,似乎一下子讓自己的氣息通順了一些:“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世上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張安世得了這些人心,就要失掉另一些人心!這些得了人心的人對他有多感激,那么另一些人,就會對他有多痛恨。這便是所謂物極必反的道理。”
他咳嗽一聲,繼續道:“這大明……本以為……江山能夠長久,我等所為,不過是蜉蝣撼樹,至多,也就是給他們制造一些亂子罷了,這朱棣……也不是省油的燈,指望大明滅亡,是不可能的。可現在……我卻覺得事有可為,我平生之所愿,未必不能實現。”
老仆一頭霧水,不過他卻知道,自己的主人素來料事如神,便道:“若真如此,那么便再好不過了。”
只是這話剛說完,書生又是一陣激烈的咳嗽。
“咳咳咳……咳咳咳……”
…………
朱棣擺駕回宮后,便立即召百官覲見。
此時文淵閣里,倉部主事劉文君又被招了來,昨日陛下讓吏部送了功考簿子,今日可能會有恩旨,到時要準備去覲見謝恩。
解縉和胡廣、楊榮三人,至文淵閣的茶房,三人各自落座。
而劉文君也被請了來。
解縉溫和地朝他道:“坐。”
劉文君道:“下官慚愧,還是站著好。”
解縉微笑道:“在這里,沒有官職大小,我等都是讀書人,便該以讀書人相交。”
解縉確實有幾把刷子,將士林之中的人情世故,做到了極致。
劉文君這才欠身坐下。
胡廣打量劉文君,也頗為滿意,道:“昨日有旨意去吏部,吏部那邊傳出消息,可見要有圣恩下來了。你是至誠君子,這些,我也有所耳聞。”
劉文君慚愧地道:“都是解公厚愛,實在愧不敢當。”
此言一出,原本暗暗對劉文君點頭的楊榮,眼眸卻微微地閃過了一絲別樣的光澤。
起初他對劉文君的印象也是極好的,因為劉文君的名氣確實不小,而且無論是上司,還是下頭的佐官,都說他是君子,有古大臣之風。
這樣的道德君子,恰恰是所有讀書人所追求的境界。
可偏偏,劉文君在回答胡廣的時候,故意加重了語氣,說這是解公厚愛……
當然,這并非是楊榮對解縉有什么偏見,或者是覺得劉文君與解縉關系莫逆,讓人生妒。
而是劉文君的回應,實在太得體了,他著重了解縉對自己的知遇之恩,也清楚解縉即將對他未來的前程有莫大的幫助,同時當著三個大學士的面,這話里話外的向解縉示好。
這是一個敦厚的君子……能夠做出的事嗎?
分明只有最油滑的官油子,才能有如此熟練的應對,而且絕不出任何的差錯。
一個將分寸把握得如此好的人……和古大臣之風……顯然是相悖的。
于是楊榮笑了笑道:“解公這幾日,確實常常在夸獎你,說你為官剛正,清正廉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