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三百三十章:楊榮的殺招-《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3)頁

    “開春之后,就有大旱的征兆,原本應該下的春雨,一直久而不下,所以從那時候起,太平府就組織了無數的勞力,開始挖灌溉渠,開始想盡一切辦法,蓄水來營建水庫。太平府九縣,短短半年之間,修建的灌溉水渠就有數百里長,對地勢較高的地方,也建水車引水,九縣大大小小的水庫,有十六座,應付這樣的小小旱情,易如反掌。”

    此言一出,眾人又不禁大驚。

    楊榮的話顯然還沒有說完,他接著道:“臣與胡公在調查的過程中,幾乎沒有聽到關于缺水的情況,哪怕是有的地方,本是旱地,確實缺水,可今年借此機會,也一并解決。各村的里長,有專門的縣里文吏聯絡,引水困難的村落,則由縣里的官長負責聯絡,官府給錢給糧,征發百姓們大修水利。”

    “這樣的旱情,在太平府看來,不過爾爾,不只如此,各村甲長,還挖糞池,供做肥料,各村蓄養的畜牧,其豬糞與牛糞,亦可作為肥沃土地之中。鼓勵百姓們使用耕具,提供糧種,不只輕而易舉的應付了旱情,而且還使糧食大大的增產,原先十畝地,產糧三十石,現如今,能產五十之多,這便是臣之所見,敢問陛下……其他各府,是否人禍。”

    朱棣聽罷,眼眸微微睜大,臉顯得有點僵,他大受震驚。

    夏原吉等人,也都皺眉,竟是不語。

    楊榮道:“其實若說各府受災嚴重,臣……其實也不認同,因為……其他各府,也有灌溉,怎么會減產這么多呢?依臣之見,只怕減產的乃是自耕之農吧!旱情一來,他們的土地,根本無法灌溉,而大規模的灌溉措施,也非他們有幾畝地的小農可以承擔。”

    “而家有良田千頃之人,他們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是絕對可以興修水利的,他們可以將水引到自家的田里,自耕的小農,如何敢和他們搶奪?所以臣回來的路上,也曾與臨近的一些府縣看了看,也大致知道了一些大概,不是糧食減產了許多,而是糧食確有減產,普通的自耕小農,損失可謂慘重。可另一方面,大戶之家,損失很輕,只是這些地……據臣所知,根本沒有進行清丈,正是所謂的隱田,所以各地官府奏報上來,表面上奏報的乃是減產,可他們奏報之中,根本不可能提及到隱田的情況。”

    朱棣聽罷,勃然大怒。

    他冷冷一笑,此時只覺得滑稽無比。

    夏原吉在一旁道:“這都是實情嗎?”

    “當然是實情。”楊榮道:“就是為了防止,所了解到的不是實情,所以臣與胡公,不但去太平府的糧站了解情況,也想辦法,深入了村中,與農戶進行了攀談。再有……臣這兒,還有太平府最新出爐的征糧數目……今歲夏糧的開征情況,在太平府可謂井井有條……”

    “為何不早說!”朱棣急道:“今歲太平府夏糧多少?”

    楊榮沉默了片刻,而后他報出了一個數目:“兩百六十七萬石……”

    “……”

    一下子,所有人都被干沉默了。

    每一個人,都默不作聲。

    兩百六十七萬石是什么概念呢?

    大明的整個夏糧稅賦系統里,南直隸的稅賦最多,占了天下的兩成,以往沒有太平府的時候,是在兩百二三十萬石上下。

    而現在,太平府擴充,成為了九縣,卻比整個南直隸十一府征得還多。

    雖說太平府九縣,確實是南直隸之中的糧產重地。可以往,這兩府的稅賦,至多也不過四五十萬石左右,占了南直隸的兩三成罷了。

    而如今……天下兩成多的糧賦……竟來源于太平府九縣。

    楊榮認真地道:“臣查閱過,一方面,是太平府查到了大量的隱田,九縣的隱田數目,極為可觀。另一方面,太平府的糧賦,損耗極少,這樣的話,又多了幾成。再有,就是分地之后,太平府給所有分去的地,加了一成的稅賦。百姓們不必繳納佃租,卻只多了一成賦稅,完全供應得上,再加上今年太平府豐收,種種舉措之下,這南直隸的夏糧,臣計算過,若是照往年天下的田賦來計算,區區九縣,所得之賦,便占據了整個天下的兩成二。”

    這是一個極為可怕的數目。

    已經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殿中直接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朱棣更是覺得好像做夢一般。

    當初太平府三縣,就足夠讓他刮目相看,可在這旱災之年,卻有這樣的成績,已經不能用能吏來形容了。

    入他娘的,這是管仲、樂毅啊。

    只怕……只怕是管仲、樂毅,也不過如此吧。

    朱棣瞳孔收縮著,竟是說不出話來,他一屁股跌坐在了御椅上。

    卻在此時,夏原吉作為戶部尚書,覺得還是要問清楚。

    因為這和他戶部對于糧食征收所了解的情況有所不同。

    于是他道:“楊公,我有一些疑問,還望能夠解惑。”

    夏原吉頓了頓,便又道:“方才楊公所言,說是在這太平府內,大肆的興修水利,征了這么多的勞力,這……豈不是……加大了百姓的負擔?百姓服徭役,如何能顧忌到自己的田地,照以往的情況來看,這可能會引發百姓的怨聲載道。再有,征了這么多的糧,百姓是否負擔過重,會不會有百姓……因為官府的橫征暴斂,而滋生亂子。老夫對于太平府的情況,所知不多,所以才有此疑問。”

    楊榮似乎早就胸有成竹。

    其實夏原吉這個問題,只怕是殿中所有人的疑問。

    朱棣也疑慮不定地看向楊榮。

    是啊……收得太多了,雖然朱棣一直嫌稅賦不足,可現在突然來了這么多的稅賦,朱棣反而覺得有些燙手。

    畢竟,前朝有太多因為徭役和征收過重的教訓。

    楊榮道:“夏公所言,確實……沒錯,大規模的興修水利,元末的時候,就曾出現過,譬如元人修黃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