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于謙只微微一笑。他算是比較熟悉張安世的,畢竟在長史府里頭做了這么多日子的書左。 這位殿下可能對其他的事不甚上心,可對銀子,卻是最看重了。 不過現在的于謙,也改換了觀念,自打真正進入郡王府公干開始,他就愈發的明白銀子的重要。 太平府上上下下這么多的官吏,都指著太平府發放薪俸呢! 大家都有家要養活,沒了銀子養活,妻兒老小怎么辦? 何況太平府這么多的工程,更不知雇傭了多少人,哪一處不是要花銀子的? 蕪湖郡王愛銀子是真,可他也是散財童子,數不清的銀子,從郡王府流出,而后進入千家萬戶。 他是真真切切地看到一個個尋常雇工的孩子進入學堂,也親眼看到落魄到家里的婦人不得不去紡織作坊的人家,竟會成群結隊去店里購置胭脂。 一到了飯點,千家萬戶升起炊煙,竟可聞見肉香。 或許這些,并不算什么,甚至對于于謙這等世代為官、書香門第的人家而言,簡直就是家常便飯。 可于謙不是尋常人,他對民間還是略有一些了解的。 正因為見識過遍地饑饉潦倒的百姓,見過那些衣衫襤褸的餓殍,見過自幼便下地、放牛,骨瘦如柴的孩子,方才知張安世有多可怕。 自然,太平府的一些風氣,他也未必看得慣,甚至對一些現象,他頗有微詞。 可對于于謙這等人而言,其實已經知道,若要說大明將要出一圣人,十之八九,必為眼前這位蕪湖郡王殿下了。 何為圣人?除了宋朝之前人們對于天子的稱呼之外。 更多的是指代堯舜或者周公、孔圣這樣的人。 可今世之人,對圣人也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認為,才德全盡謂之圣人,因此才有圣人徳才高叡,聞頌天下之言。 只是于謙卻也有自己的看法,圣人未必都是才德全盡者,能如堯舜那般,使民無憂,也可圣名傳世。 見張安世如饑似渴的模樣,于謙卻是道:“殿下,下官還是先奏報一下海關的情況吧。” 張安世立即道:“你快說。” 于謙道:“海關現在定員三百七十四人,其中文吏一百四十三,另有海關巡檢兩百余,除此之外,還有司庫十九人。不過……現在艦船入港日益增多,又有不少不法之徒,妄圖蒙混入關,下官以為,這些人手,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巡檢的人數,遠遠不足。” 張安世皺眉道:“兩百多人,還不足夠嗎?” 于謙搖頭道:“不足的不只是人手,下官以為,至少還要再配備三五百的員額才可。除此之外……就是武器。其中所缺的,既有快船,還有火銃和火炮以及戰馬等等,當以模范營為標準配備。” 張安世背著手,來回踱步,這是效彷朱棣的。 低頭沉思了一會,他便道:“你這豈不是要建一個模范營?” 于謙笑了笑道:“海關的關稅,畢竟數目不小,正因如此,才會人為此,不惜鋌而走險。尤其是商船,跑船之人,往往膽大包天,殿下應該有過一些耳聞吧,有一些商船,上了陸地為良民,下了海,雖也跑船運貨,卻也有不少見不得人的勾當。” “此等牽涉巨利之事,若無必要之防范,如何能盡取稅金,以補海關加征之數呢?” 張安世點頭認同道:“你想的周全,既如此,倒也不是不可以,你還想建學堂?” 于謙從容地道:“正是,下官想籌建的乃是海關專科的學堂,籌建海關的時候,因為招募的人員魚龍混雜,下官花費了很大的功夫,才整肅出來。可長此以往,不是辦法,若無專科學堂隨時補充人員,一旦將來事務更加繁重,再緊急征募人手,只怕就來不及了。” 張安世道:“這個……也不是不可以商量,可先行辦學,招募一批生員,當然,這事你去辦。” 于謙道:“是。” 有些時候,他覺得這位郡王殿下還是很好說話的,至少顛覆了他最初時候的很多認知。 所以后來,他的很多建言和想法都能從容地說出來。 此時,張安世道:“本王還聽聞,你還扣押了城陽侯的貨物,勒令他補稅?” “是有這么一件事。”于謙不卑不亢地接著道:“是下頭巡檢搜抄出來的,膽子不小,足足一船的香料,報的卻是一船無用的鐵礦石,想借此機會,少繳關稅。巡檢登船搜查,和與他們產生了沖突,不過后來,問題解決了。” 看他澹定從容的神色,張安世好奇地道:“肯服軟了?” “倒也沒有服軟。”于謙道:“船上的船主,直接拿下,關押起來,船和貨物扣下,與此船牽涉的商行,直接派人去詰問,這不就是將問題解決了嗎?” 張安世:“……” 真是直接簡單! 但是他喜歡! 見張安世無言,以為張安世怕惹麻煩,于謙便道:“下官也知道,殿下一定為難,殿下畢竟擔心得罪了人,不過這不打緊,若是有人問起,殿下將此事,推到下官頭上即可,下官在京城,反正也沒什么親朋故舊,坦坦蕩蕩,無所畏也。” 張安世微笑道:“你是為郡王府辦差,我怎會將這些推到你的頭上?這件事干的好,關押船主的那巡檢,要記一功,好好犒賞。” 說著,張安世鼓勵他道:“人情這等事,也不是不能有,都是肉體凡胎,怎可沒有人情往來呢?可牽涉到了銀子,就是兩回事了,莫說是侯,便是天王老子了,不繳這個稅,我張安世照樣翻臉。” 于謙笑了笑,假裝這句話沒有聽見。 雖然他臉上依舊平靜,但是張安世的支持,他心頭也有著連他自己也沒有察覺的高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