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橫空出世-《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1/3)頁
見朱棣還是一頭霧水。
張安世便只好苦笑著,繼續解釋道:“陛下,臣有信心可以將天下的訊息傳遞,縮短在一個時辰之內。”
張安世是懂朱棣的,你跟他解釋其他的名詞,他可能不懂,可你若是講起這東西的效果,朱棣立即就可以融會貫通了。
只不過,朱棣此時依舊還處在震撼之中。
要知道,在這個還需要靠快馬傳遞消息的時代,一個時辰之內的訊息傳遞,是個什么概念呢?
哪怕是天子腳下,若要從京城將消息傳遞到南直隸的江蘇去,快馬加鞭,至少也需要兩天一夜的時間。
就這,還屬于比較理想的狀況,畢竟人力和馬力,在路途之中,是隨時可能發生變故的。
可能一場大雨,也可能是一次突發的狀況,都可能讓這傳遞的時間延長。
這還是天子腳下,若是更遠的距離,那就更不必說了。
所謂山高皇帝遠,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不說其他,單單從京城至四川布政使司,快馬需大半個月的時日,若是往返,則需一兩個月的時間,一旦四川布政使司發生了任何的特殊情況,當地的官府,需要等待朝廷一兩個月之后才能得到指示,而在這個過程之中,事情可能早已起了新的變化了。
瞬息萬變,誰也不知道后面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自秦以來,天下開辟了郡縣,這歷朝歷代的疆土,一直都局限于漢地,某種程度而言,既是因為,北面是極地和大漠,南面是連綿的原始森林以及十萬大山,東臨大海,西臨戈壁以及沙漠。
也就是說,祖先們已將疆土拓展到了所有適合農耕的地方,其他的荒漠和大山還有冰原,確實沒有太大的價值。
可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因為,這一臺經過了歷朝歷代不斷的精進改良之后的官僚體系,也已到了極限。
可千萬不要認為官僚體系是貶義詞,實際上,在數千年的來的農業社會里,這一套從秦朝開始不斷演化的郡縣、官僚體系,從朝廷到地方,從朝中的部閣至地方上的三司,從選拔人才的科舉,再到馳道和傳驛,這幾乎已是一套在這個時代,這個生產力之下,最精密的行政系統,這種文官體制,絕對堪稱是農業文明時期的奇跡。
只是,體系再如何精密,能將幅員萬萬,疆域萬里的天下統轄起來,并且進行運轉,卻不代表,它沒有局限性。
而這種局限,是生產力。
一旦有了一個時辰之內,便可傳驛的系統,那么……就必然完全不一樣了。
若說鐵路乃是骨骼,那么這東西,必然是全身的神經和靜脈!
它能確保,朝廷可以隨時得知天下各州縣的情況,迅速地做出應對。
對軍事而言,朱棣更是能感同身受,因為朱棣比任何人都清楚,軍事的本質,最考驗的恰恰是調度和集結的能力。
一旦開戰,若是將各部的兵馬如臂使指,各路軍馬,迅速得到命令,進行集結,就可以完全在對方還未開始動員的情況,直接將對方摧毀。
自古以來,天下善兵者,莫過于韓信,而韓信曾對劉邦說過,陛下將兵不過十萬人,而劉邦問起韓信能指揮多少兵馬時,韓信卻回答臣多多益善。
因而,才留下了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成語。
這里頭,其實揭示了軍事才能的根本問題,在當前的通訊條件之下,實際上,任何一個將軍,要統領大軍,都是很不容易的事,畢竟,十萬甚至數十萬大軍,分鎮于各地,不可能擁擠在一起。
那么要完成一場會戰,一個真正合格的將軍,則必然在帷幄之中。對著輿圖,傳達對各部的命令,前鋒現在在哪里,幾日之后應該抵達何處。左路的軍馬有多少,應該什么時候出發,何時能抵達預定的位置,還有后路、右路,預備的中軍人馬,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算數問題。
因為一旦下達指令之后,你根本不知道消息是否傳遞到了,也不知道,他們的軍馬,是否已經出發,更不知道,他們是否遭遇到了敵人。
事實上,你什么都不知道,你只能在大帳之中,安靜地等到對方在幾天之后,發來最新的信息,而你……則不得不在這各種變故的情況之下,又重新作出部署。
只是這些部署,未必有用,因為可能你在部署的過程之中,各路人馬,實際上又已經起了新的變化,你讓右路出擊,等你做好了決策,可能右路人馬卻已全軍覆沒了。
可怕的是,在你的右路已經覆滅,你的側翼完全暴露在敵人面前時,你卻還渾然不知,依舊還指著輿圖,在妄想著你的右路兵馬在幾日之后發起進攻,一切都能好起來。
可以說,所有的軍事成敗,某種意義,都是在一次次的消息傳遞過程中決定的。
歷史上,有許多情況,哪怕是土木堡之變,瓦剌人已經殺至面前,已經和許多部的軍馬交戰,可實際上,位于中軍的大明皇帝,依舊還懵然無知,以為自己受到了周遭無數軍馬的保護,而等到各路軍馬傳來戰敗的消息時,中軍想要跑路,其實已經遲了。
朱棣是何等人,他非常清楚,有了這么個東西,不但能迅速地知悉各路軍馬的情況,而且也能根據各路軍馬的斥候,隨時察覺出敵人的動向。
這也就意味著,戰爭的迷霧,徹底的單方面透明,而你對軍馬的掌控力,也得以大大加強。
若真如此,那么……人人都可以是兵仙韓信。
就算是李景隆那個廢物,都可以是戰神白起。
當然,還不只這些,戰場之上,絕大多數的失敗,某種意義而言,就是各部的人馬,隨時在等待著主帥的指令來行事。而一旦消息沒有及時傳遞,那么各部人馬,往往不敢輕舉妄動,害怕可能自己的魯莽,會破壞全局。
可這……恰恰又導致,許多的戰機都被錯失,這些僵化和遲鈍的兵馬,哪怕有三十萬、五十萬、八十萬,號稱投鞭斷流,其實也只是無用的數字。
歷史上,無數次以寡擊眾的戰例,本質上就源于此,并非是兵多將廣,就可勝利,兵馬越多,組織和消息傳遞的成本就越高。
歷史上那些像白起、韓信這樣的人,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只是因為……他們有著非??植赖恼瓶啬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