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468章 樂極生悲-《回到明朝當王爺》


    第(1/3)頁

    已經是十一月中旬了,眼看到了京城,還有幾十里地時,天下大雪。

    一場鵝毛大雪,紛紛揚揚,飄飄裊裊,這是今冬頭一場雪。頭一場大雪,預兆著一個豐年。空氣濕潤而暖和,雪花飄灑到地上就化開,潤成一片濕痕,漸漸暈開成一片深深的顏色,直到上邊的雪花不再融化,處處一片銀白。

    戰士們的帽頂、肩頭、腰間的弓刀積滿了雪花,腳下濕嗒嗒的,但是他們的步伐卻十分有力,頂風冒雪精神奕奕,大勝而歸那是何等榮耀,全軍上下洋溢著回鄉的喜悅和興奮情緒。

    離城還有三十里時,楊凌派出探馬探聽前方動靜,以便了解迎接的規格和派來的大臣,早早有個心理準備,做好相應的寒喧和禮儀。不料大隊人馬走到約二十里處的地方,還未看到快馬回報。

    楊凌心中雖有些詫異,不過卻并未深思。他掀開車簾隨意張望了一眼,雪花鼓風而入,雖不甚冷,撲在臉上卻頓時化作水珠,絲絲涼意沁人心脾,楊凌急忙放下了簾子,不過已經飽吸了一口飽含著甜味兒的清爽空氣。

    楊凌輕輕抹了把臉:馬上要到家了,一離家近了,那心里就覺的踏實。腦海里除了那一個個熟悉的、親切的身影,還有一個只在想像中的身影,那是他的小女兒,雪里梅生的那個小娃娃,她還沒有見過爹爹呢。

    今日回京,今日大雪。她是雪兒所生叫楊雪兒!楊凌嘴角露出一絲溫暖的笑意。就在這時,車外有人驚聲呼道:“國公快上…….。

    楊凌一呆,隨即一驚,急忙掀開車簾沖了出去,問道:“皇上怎么了?”

    那車前馬上一名侍衛,指著前方結結巴巴地道:上…”。

    楊凌一抬頭,風吹雪飄,迷迷茫茫,迷茫的大雪中一行人馬正迎面走來,楊凌直起腰來瞇著眼望去。只見最前方儀仗如林,正中黃羅傘蓋,中間一乘六十四人抬地巨大御輦。楊凌不由吃了一驚。失聲道:“皇上!”

    正德皇上遠出二十里地,冒著漫天大雪來迎接他了。

    楊凌連忙跳下車去,提著袍裾向前便跑。前方的御輦也看到了楊凌的車隊,剛剛停了下來,一見楊凌趕到。儀仗左右一分,金瓜武士們讓開一條道路。

    楊凌匆匆奔至御輦前,高聲叫道:凌,參見皇上!”說著,楊凌一撩袍襟,跪到在潔白的雪地上。

    儀仗兩旁,是騎著馬地將軍,后邊,是坐著轎的文官,一個個都迎上前來,靜靜地看著他在無聲地飄落,御輦前兩個宮娥用金勾挑起了黃龍錦簾。

    正德皇帝頭戴翼龍冠、身穿團龍袍,笑吟吟地從里邊走了出來,沿著御輦的朱漆木階飛快地走下車來,一把扶起楊凌,欣然上下打量著他。

    兩人四手相握,滿面欣喜,彌彌密密的大雪就在兩人身邊、面前如蝶片兒飛舞。正德朗聲大笑,使勁搖了搖楊凌的手,只說了一句:們回去”。

    正德說完,拉著楊凌的手轉身便走,楊凌吃驚道:“皇上!”

    “登輦!”正德不由分說,拉著楊凌并肩走回御輦,黃龍簾兒就那么挑著,一擺手道:“擺駕回宮!”

    大隊人馬就在原地轉向,浩浩蕩蕩返回京城。御輦穩穩地行往京城,楊凌和正德并肩坐在明黃緞面的龍榻上,只見兩人促膝交談,時時傳出陣陣大笑。兩旁佝著脖子騎在馬上的將軍們滿面艷羨,可是卻沒有一人腹誹非議。

    開疆拓土之功,那是誰都能立得下的么?若是任何一人,能把河套平原從韃靼人手中奪回來,都是一件蓋世奇功。更何況還說服朵顏三衛,使遼東之地盡數回歸大明,從瓦刺人手中得到金山山脈,打開了西域通道,這樣的功績,還有第二人么?

    滿朝文武、皇親貴戚全部出迎,皇帝親自迎出京師二十里,攜威國公同乘御輦回京,這樣地殊榮,人家當得起。歡迎儀式無比隆重,大雪漫天,京師九門洞開,滿城百姓相迎,楊凌風風光光回到京城,直趨金殿,特旨君前免跪、龍庭賜座。

    楊凌坐到椅上,向焦芳瞧了一眼,焦芳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楊凌暗暗放下心來。

    要開拓極北邊疆,非王爵之身、享專斷之權、領**之軍不能成事,然而擁兵在外,實是君王之忌,所以楊凌想一步步來,第一步就是倚功討封王爵,第二步才是說服皇帝。

    大明的異姓王只有兩種結局,一個是在京里做無兵無權的逍遙王,比如徐達,一個是分封到皇朝眼中可有可無價值不大地八荒極遠之地守邊,比如沐英。

    問題是依照皇帝對他的感情和倚重,斷不會讓他去邊塞。別人代為討封的話,形同鼓動皇帝放逐他。要知道皇朝的人大多除了中國不知番外之事,在他們眼中,除了通過蘇武牧祟的故事知道了北海(貝加爾湖)這個名字,對那里地印象只有:極寒、窮荒、杳無人跡、不毛之地。

    總之,那是野人和罪人才該待的地方,漫說封個王爺,封個皇帝也不去,去了喝西北風么?那種皇帝怕還不如霸州勝芳鎮上統治一百多人的‘大順國皇帝’趙萬興呢。然而自已主動討封呢?

    正因為人人認為那是個苦差事,誰會相信他放著子子孫孫在京享福地安樂王爺不做,偏要去做野人王?此人定是懷有異心,意圖勾結蠻人造反了。只怕就連皇帝也不免會有這種念頭。這才是無法得到皇帝和滿朝文武理解和信任的難處。

    楊凌回京之前,早已密囑焦芳動用可以力量開始了行動,先讓一個小小的六品言官上書列舉楊凌開疆拓土、前所未有之功勛,請封王爵。試探滿朝文武反應。待見反對聲浪不大,這才出動職銜較高地官員逐級上本。

    百官反對聲浪低,是因為楊凌立的功,實在是開國之后有功之臣從不曾立國的功績,而且他原來的功勞就夠大了,想再進一步,除了封王也實在沒有別地辦法了。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那位心里根本藏不住事地皇帝一點城府都沒有,百官還沒表態。他自已先跳出來搖旗吶喊,鼓掌叫好了?,F在的朝廷……,你說還有哪個吃飽撐的管這閑事兒?

    這事楊凌回京前就已經知道了。探詢焦芳,只是擔心又有什么臨時變化。果然,皇帝褒獎一番后,禮部尚書王華咳嗽一聲,上前一步自袖中取出一道呈表。高聲朗誦起來。

    進表列數皇上之德、楊凌之功,最后便是例舉史上有此功勛者封王故事,請求循功晉威國公為王。這些都是官面文章。滿朝文武早就明了的,于是百官轟然拜倒,齊聲請封。

    按大明舊例,皇帝子封親王,親王子封郡王;異姓封王者只有兩個功績才有此可能,一是開疆拓土,二是挽難救國,功勛至高者。盡管如此,朱元璋所封的六個異姓王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岐陽王李文忠、寧河王鄧愈、東甌王湯和、黔寧王沐英生前爵位仍是國公。死后才追封為王爺。

    不過這不是問題,因為能不能封王,是由皇帝決定的。封王之所以困難,不是臣子們不愿意,而是皇帝不想封。否則的話,大明開國之初,百官巴不得多封幾個異姓王爺,就算自已封不了王,起碼擋在前頭的人上升了一位,自已地爵位也能跟著......長一級,有哪個蠢蛋會出面阻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