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水師與戰壕-《南明第一狠人》
第(1/3)頁
朱由榔抵達奉節后第一時間聽取了文安之對于重慶方面搜集到的情報。
如今重慶方面清軍最高指揮是巡撫高民瞻。
此人乃是總督李國英的心腹,李國英升職后便推薦高民瞻接任巡撫。
清廷方面本著穩定的想法便接受了李國英的推薦,授予高民瞻巡撫之職。
實際上,清軍對于四川的控制極為有限,基本集中在重慶一代。
高民瞻這個四川巡撫,說是重慶巡撫還差不多。
但就是這么一座重慶城,高民瞻都守不好,要不是李國英力挺,他的巡撫官職早就被清廷剝奪了。
永歷十二年,文安之聯絡夔東十三家進攻重慶。
高民瞻得知消息后嚇得差點棄城逃跑,最終還是總兵王明德一再勸說他才勉強答應堅守。
要不是譚弘、譚詣叛變殺害譚文,重慶城頭如今已經掛了明旗了。
這種貪生怕死之輩也能做到清廷巡撫,足以見得清廷方面也沒有太多的人才。
山中無老虎,猴子充大王罷了。
按照文安之的說法,如今重慶城中大概有三萬人,其中兩萬人是高民瞻麾下的綠營兵。
剩下一萬人是二潭帶來的原川東明軍。
也就是說重慶方面的守軍總共只有三萬人,分為重夔鎮總兵程廷俊、建昌鎮總兵王明德以及二潭統轄。
這比朱由榔想象中的還要少。原本他以為清軍在整合了二潭的兵力之后怎么也得有五萬人。
這么看來進攻重慶的計劃勝算又增長了幾分。
重慶地理位置極為特殊,為嘉陵江、長江交匯之地。
要攻打重慶,自然得有水師。不然即便拿下重慶,不能截斷航道,清軍也能及時乘船順江撤走。
這是朱由榔不能接受的。
夔東十三家好說,他們都駐扎在長江沿線手中有不少竹筏以及小舟。
可別小看這些小舟和竹筏。
在海上福船、廣船那樣的大船或許很犀利,但在內陸江河上這種小舟往往能夠發揮出奇效。
便是把鄭成功的無敵水師調到重慶來,也未必有十三家的小舟、竹筏好用。
可惜如今奉節方面的船只都被二潭帶走,當做送給新主子的見面禮。雖然文安之已經命人加緊趕制,但即便是制造竹筏也是需要時間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