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文安之是一個文人,對于文教的重視自然不必多說。 永歷朝廷在云南的時候一直沒有斷過科舉,但四川因為戰亂的緣故基本上沒有什么人,自然不需要開設科舉。 如今天子決定將重心向四川轉移,那么在四川重開科舉便顯得極為必要。 此舉是籠絡年輕人尤其是讀書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相較于武將,永歷朝廷的文官儲備是極為欠缺的,不少朝臣都是崇禎年間的進士。 像文安之更是天啟年間的進士。 說句不好聽的,他們這些老家伙還能撐幾年? 可悲的是不是他們貪戀權利占著位置,而是沒有合適的年輕人頂上來啊。 站在文安之的角度,確實會生出一股后繼無人的悲哀感。 朱由榔能夠理解。 雖然朱由榔本身對于科舉抱有一定的成見,但也不得不承認科舉是這個時代聚集文人最有效手段。 文教改革的事情可以放一放,眼下還是應該既有模式去推進。 等到伐清成功天下已定再去動大刀子也不遲。 “昔日大明科舉分南北榜,陛下不妨也分出一個滇榜、川榜來。兩榜相互獨立,這樣川榜考生更容易考中。也可以吸引讀書人來到四川。” 文安之這條建議可謂精妙。 雖說眼下云南的讀書人也不算多,但比四川還是要好的多。 給四川獨立名額可以吸引云南的讀書人來四川參加考試,把人才留下來。 如今朱由榔已經徹底適應了皇帝的角色。他發現治國理政真的不能只靠一股熱血。 許多事情必須換一個角度考慮。 比如改革鹽制,朱由榔就需要站在商賈的角度考慮問題,制定既符合朝廷又符合商賈利益的政策做到雙贏。 又比如重啟四川科舉,朱由榔也得考慮讀書人的心態。 做皇帝真不是個簡單的事情啊。 ... ... ps:第一更送到,求推薦票支持啊親。新的一周新的開始,老坤討個好彩頭。么么噠~愛你喲~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