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退一萬步講,即便打下來貴州又能如何?只能讓云南和四川多一道屏障,偏安一隅罷了。 要想縮小明軍和清軍之間的差距,只有兩個選擇。 要么拿下兩廣,靠出海口進行海貿賺取大量銀兩翻盤。 要么打下湖廣,靠湖廣這個天下糧倉迅速爆兵實行反推。 其他的選擇都不現(xiàn)實,即便獲得一城一池也是在慢性死亡。 這一點不是朱由榔帶來的那點槍炮和土豆能翻盤的。 地盤,現(xiàn)在大明急需要擴張地盤。 趁著李定國、白文選、袁宗第、李來亨、劉體純這些名將還在當打之年必須主動打出去,越拖對明軍越不利! 一眾武將聽聞天子決定主動出擊,皆是歡欣鼓舞,摩拳擦掌。 倒是文安之面色有些凝重。 他雖然無數次的希望王師能夠收復失地,讓他重新踏上夷陵的土地。 但當這一天真的來臨時,他又有些為大軍擔心了。 攻打湖廣所需要的糧草量極大,如果能夠打下來還好,如果打不下來那對明軍就是雪上加霜。 所以這是一錘子買賣,只能贏不能輸。 但細細想來,明軍自打兵敗新會之后,哪一場大戰(zhàn)不是走在生與死的邊緣? 昆明守衛(wèi)戰(zhàn)、重慶之戰(zhàn)、宜賓之戰(zhàn)其中的任何一場輸了后果都不堪設想。 其實文安之有時在想現(xiàn)如今的大明和三國時期的蜀漢很像。 從蜀漢失去荊州的那刻起就很難成功興復漢室了。 諸葛亮數次北伐也只是盡人事而已。 如今明軍困守四川,如果不有所圖謀基本就是在走蜀漢的老路,最終的結局很可能是個悲劇。 倒不如趁著將士們氣勢如虹,拼他個一槍。 在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只有肯拼才有機會翻盤,一味求穩(wěn)是沒有希望的。 想清楚這一點后文安之也沉聲表態(tài)。 “東征的事情,老臣都聽陛下的。不過還請陛下留下太子監(jiān)國,以求萬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