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明軍水師的旗艦上,鄭成功站在甲板上,任由江風拂過他的面頰。 回來了,他又殺回來了。 本以為要籌備幾年之后才會再有這一戰,不曾想竟然會來的這么快。 經過崇明島時鄭成功并沒有打算攻打。 蘇松鎮提督馬逢知算是他的老熟人了。對于這位清軍大將鄭成功可謂頗有了解。馬逢知性格狡詐,輕易不會表露出真實情緒。不過從上一次鄭成功攻打南京時馬逢知主動示好,并表示會作壁上觀來看,鄭成功判斷他不會對清廷死忠。 這一次馬逢知雖然沒有主動聯系鄭成功,但鄭成功還是覺得馬逢知不會趟這池渾水。 只要鄭成功不要去逼馬逢知,馬逢知也不會找鄭成功的麻煩。 這樣對明軍來說自然是個好消息。 鄭成功只要集中精力對付兩江總督郎廷佐、江南提督管效忠以及水師提督施瑯即可。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對付兩三個人總比四五個人好。 “大木,這一次我們可得吸取教訓啊,不能再留遺憾了。” 上次南京之戰惜敗,若論最痛苦的人不是鄭成功,而是張煌言。 他們距離勝利那么近,近到可以觸碰到南京城的城墻、孝陵的神木、玄武湖的湖水... 這種馬上得到又失去的感覺真是太痛苦了。 “放心吧,滄水兄,這次我已經做好謀劃,不會再有意外了。” 鄭成功信誓旦旦的說道:“前面不遠就是鎮江。只要打下鎮江,我們便可以直奔金陵。這一次不管管效忠和郎廷佐再如何花言巧語,我都不會信了。我的眼中只有金陵!” 張煌言點了點頭。 早這樣就好了嘛。 明軍的優勢是船堅炮利,在攻堅戰中可以不落于下風。 一旦拖得久了,精兵的優勢將蕩然無存。 而清軍可以利用人數優勢拖垮明軍。 對明軍來說一定要快,越快越好,不能給清軍反應的機會。 “上次攻打鎮江之時不費吹灰之力,我覺得這次東虜肯定會在鎮江布下重兵。大木,咱們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啊。” 鄭成功聞言點了點頭。 上一次他們攻打南京時十分突然,是從數千里外的福建走海路一路來到長江口,沿江而進直搗黃龍。 這種情況下鎮江沒有守備是在正常不過了。 但經此一戰后清軍有了戒備,再想復刻鎮江大捷卻是很難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