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張煌言粗略的計算過,這些糧食夠明軍整整吃一年,他們再也不用為糧食的問題發愁了! 明軍拿下南京后,附近的一些州縣望風而降,瓜州、鎮江盡打明旗。 整個東南地區就屬浙江寧波的施瑯威脅最大。 不過眼下鄭成功的關注點不在寧波,而是要盡快拿下上游的安慶府。 安慶和鎮江是南京的左右門戶,只拿下其中一個還是不太安穩,唯有兩個盡數攥在手里才有安全感。 “滄水兄,你來看看。如今安慶守將莽爾多尼手攥三萬重兵,隨時可以切斷長江航道。其在上游,若是順流而下隨時可以威脅到南京。” 鄭成功一直在對著輿圖勾勾畫畫,看至興起沖一旁的張煌言招呼道。 張煌言遂放下手中文書,起身走到鄭成功身邊。 “大木可是已經有計劃了?” “還能有什么計劃,無外乎打唄。你不服我就打到你服,這就是我的道。” 拿下南京后鄭成功確實自信了不少,整個人的精氣神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莽爾多尼此人老謀深算,十分狡猾。我們進兵南京的時候他沒有立即來援,我們拿下南京后他也沒有投降。我覺得他是在觀察局勢。” 張煌言分析道:“這個時候攻打安慶府恐怕會把他逼的主動作戰啊。”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若是個漢人守將或許我們還可以勸其歸降。這些真虜是不可能投降的。” 鄭成功很確定的說道:“滄水兄,你相信我。若不能盡快拿下安慶,后患無窮矣。” “我還是覺得應該先滅掉盤踞在浙江寧波的施瑯。其水師對我們的威脅太大了。” 在拿下南京后,張煌言和鄭成功的意見就出現了分歧。 通常來說,張煌言會作出讓步。 一來鄭成功手中的兵力更多,二來張煌言畢竟是文官,不想在攻城拔寨的決策上過多的影響到鄭成功。 但在這件事上,張煌言的態度很堅決,似乎并不打算退讓。 “滄水兄,你怎么就不明白呢。施瑯不過是一跳梁小丑。再說,寧波離我們那么遠,即便要攻打也不急于一時啊。但安慶就在我們頭頂上。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個道理滄水兄你怎么會不明白呢。” ...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