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魏先年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成語典故都說個遍,以此顯示他的博學多識。 “府尊要不要現在就下令準備好水缸,再命人日夜探聽?” “這些小事還需要我來教你做嗎?” 魏先年有些不爽道。 “屬下明白,屬下明白。” “慢著!” 魏先年沉聲道:“本府不說,真怕你不懂。別光顧著擺水缸,沿著內城墻挖一條水渠把水引過來。本府也不急著打草驚蛇,就要等著明賊自投羅網。等到他們挖掘好地道進到其中,快到城內時我們再把水渠中的水倒灌進地道中,定能把明賊悉數淹死!” 地道內空間很狹窄,突然倒灌進水士兵根本來不及逃出。 魏先年就要來一次狠的,殺殺明軍的威風。 ... ... 周培公來到巴陵后發現這里和他想象中很不一樣。 他本以為像巴陵這樣的重鎮應該是軍紀嚴明,文武同心。 可他看到的卻是散漫的軍紀,文臣武將之間互不信任,勾心斗角。 雖然這些官員各種掩飾,但事實卻是掩蓋不住的。 問題出在朝廷上嗎? 周培公覺得不盡然。 如今湖廣的文武官員有不少都是前崇禎朝的,他們投降之后就被清廷原地委任,繼續干著原來的活。 他們的任職地點沒有變,工作范圍沒有變,那么變得是什么? 變得只是他們身上披的一層皮而已。 是侍明還是侍清而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官員肯定在前崇禎朝就已經是這個模樣了,他們把稀爛的作風做派帶到了大清,禍害一個崇禎還不夠,還要接著禍害大清。 這真是一群蛀蟲啊。 周培公不是崇禎朝的讀書人,更不是崇禎朝的官員,故而他一開始怎么也想不到偌大一個王朝怎么說崩塌就崩塌了。 原來四海升平,怎么突然之間就遍地狼煙了? 當時他百思不得其解! 現在他親眼見到這一切后算是明白了,問題就出現在了這些官員身上。 中飽私囊,貪贓枉法,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