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最后李長水是被其他清兵拉開的。 他狠狠沖那名對他揮鞭的清兵耳朵咬去,竟然將其右耳生生咬了下來。 場面一度十分血腥。李長水滿嘴是血,如同一只猛獸。 他只想活命,但清兵卻要把他活活打死,是以他除了反抗別無選擇。 李長水被拉開后當(dāng)即有清兵前去稟報將領(lǐng)有伙夫行兇。 按照軍中定例,這種行為屬于重罪。 具體怎么定罪完全看將領(lǐng)的個人意愿。 最高可以判處斬刑,最低也是責(zé)打軍棍。 李長水炒的一手好菜,故而清軍將領(lǐng)不想就這么殺了他。 折中之后清軍將領(lǐng)選擇將李長水穿耳游營,并且責(zé)打四十軍棍。 所謂穿耳游營指的是用箭矢穿過耳朵被人驅(qū)趕著在營中行走示眾,這與驅(qū)趕牲畜無異是一種極大的羞辱。 但對李長水來說保住一命已經(jīng)是最好的結(jié)果。 至于責(zé)打四十軍棍帶來的疼痛,與生死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李長水坦然接受了這一切。 只要能讓他活下來就行。 相信經(jīng)此之后那些清兵不敢再這么羞辱欺侮他了。 ... ... 明軍抵達武昌府,由長江漢水靠岸,進入巡司河口鯰魚套。 按照之前王賀年的說法,南城是最適合明軍攻打的地方。 一來這里有充足的地方停靠船只,二來南城也是武昌新城,打下來的話對清軍的沖擊力更大。 如果要從西城攻打的話,船只只能沿江一字排開,很容易被清軍火攻。 一旦中了大火,很可能一連串都被燒毀。這種風(fēng)險朱由榔不可能冒。 而且攻打西城要同時面對內(nèi)城、外城,新城、舊城。 選擇會變得很困難。若是處處攻打很可能處處受制。 總體來說明軍雖然比清軍的數(shù)量要多,但沒有多到那種壓倒性碾壓的優(yōu)勢。 這種情況下還是不要處處分兵的好。 集合兵力攻打南城便是最好的選擇。 此刻的南市早已沒有往日繁華的樣子。商鋪皆是大門緊閉,碼頭上也找不到什么商船。整個南市碼頭十分冷清,就像許久沒有人煙一樣。 作為武昌城延伸出來的一個市集,這種場面很不正常。 很顯然胡全才在得知明軍即將率部攻打武昌后把武昌外圍的船只、商賈全部撤到了城中。 第(1/3)頁